第149章林老弟一定是觉得诗圣这个称号配不上他(1 / 2)

林安所作的这些诗,看似和突厥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其中的深意还是挺多的,全都是描绘的朝廷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打压。

李世民表示他喜欢,非常喜欢。

马上就要和突厥人动手打起来,到时候自己把这些诗往外一拿,那些军人们看到,那一个个的还不像是打了鸡血?

李世民在心中暗暗做了决定,回去后就把这些诗,全都给裱起来,挂在最显然的位置上。

现在只剩下了最后一首诗,李世民把前面的那七张纸分别找地方放好,等着上面的墨迹晾干。

可这时,林安的速度却突然慢了下来,好像陷入了沉思。

李世民顿时就兴奋起来,看样子这最后一首诗应该是压轴之作,肯定比前面的那些都要好。

毕竟压轴的大戏往往都在后面上场,谁一开始就扔王炸呢?

果然,在思索了足足十多分钟后,林安这才拿起了毛笔,飞快的在纸上写了起来。

只不过这一次他写的字不再是之前那种笔走龙蛇,而是认认真真,一笔一划,显得很是严肃。

古人都说这字可以代表一个人此时的心境。

看样子林老弟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是怀着极为沉重的心情,否则不会用这种字体。

随着最后一笔落下,林安直接丢到了手中的毛笔,闭上了眼睛。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李世民伸出双手捧起这张纸,盯着上面的这首诗,口中喃喃自语。

在念叨了几遍之后,李世民幽幽的叹息一声,不知道何时泪水已经模糊了视线。

这首诗的画面感很强,李世民能亲自的感受到这首诗之中林安要表达出的强烈情绪。

随着这首诗所描绘出的并不是战争大胜的场景。

前两句写出来的是边境守军的处境,频繁的作战和艰苦的环境。

后面的两句则是描绘出了战士们上阵厮杀时候的场景。

将士们为不惧死,拼尽全力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可是最终剩下的,也仅仅只是受伤的将领和为数不多的士兵,表现出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

这不就是现在大唐的边境战士们所面临的处境吗?

虽然他不知道林安是怎么知道这些的,也不知道他为何能写出这种富有深意的诗词来。

但可以想象,他描绘出的场景都是真实的,也是无比残酷的。

深吸一口气,李世民压住心中的震撼,渐渐让情绪稳定了下来。

他收起这几张纸,忍不住问:“林老弟,现在我很好奇,你这个年纪应该没上过战场,也没参加过战争吧?你怎么能写出这种诗来的?”

“如果不是亲生在边境生活过,不是到战场上去厮杀过,是根本不可能能有这么深刻的理解的。”

林安伸手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一脸严肃的说:“通常情况下,诗人是只有见到了什么才能描绘出来什么场景,才能把自己的感情给表达出来。”

“不过像是我这样的天才,真的是罕见,不用亲身经历就能写出那种感受。”

“这算是我自己的长处吧,不然你觉得为什么我可以一口气写出这么多好诗来?”

李世民默默的点了点头,被林安这么一阵吹嘘,渐渐也就释怀了。

他看了一眼摆在一旁的那八张纸,八首诗,深吸了一口气。

林老弟真的是太厉害了,这写诗就好像是喝水一样简单,一会儿就是一首,速度无人能及啊。

最恐怖的是,这些诗好像早就藏在他的脑海之中,张口就来,都不用想的。

毫不夸张的说,当今这大唐,无论是满朝文武,还是下面那些所谓的文人墨客,都没人能做到这一步。

仅仅是半个时辰就写出了八首描绘战争边境的诗,而且每一首的质量都是这么高,气势恢弘。

这不禁让他对林安的好奇更深了。

这家伙的脑袋里到底装的是什么,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事情是能难得住他的。

随着二人接触的越多,李世民就愈发发现自己是看不透林安。

每当自己以为已经了解他的时候,这家伙就会拿出更加惊人的东西来。

想到这,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重重的拍了拍林安的肩膀,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也不知道上半辈子自己到底是救了什么人,上天怎么就把这个天才送到自己身边来了呢?

最幸运的是这个天才还是在大唐,这要是在其他国家,就麻烦了。

李世民晃了晃脑袋,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暂时抛之脑后。

“林老弟,你真的是让哥哥我不知道该怎么夸你才好了,你所擅长的,不就是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吗?”

“哪怕你没上过战场,也能写出好诗来,今天哥哥我算是长见识了。”

“虽然我老李不是什么文化人,接触到的诗人也不算多,但在我看来,你就是大唐最有能力的诗人,绝对算得上是诗圣。”

“试问在这大唐,除了你之外,还有谁能在半个时辰内接连的写出八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