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布局江夏(1 / 2)

江夏郡,位于荆州东部,与扬州接壤,地处江汉平原的中心地带。

境内水网密布、道路交错,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郡的夏口与长江交汇,是长江中游的重要交通枢纽。

该地又处在荆州、豫州、扬州的交汇处,在汉末群雄割据时期,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显得尤为突出。

尤其是割据江东的东吴和荆州的刘表两大势力集团之间,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开始,为争夺江夏郡,进行了多次的战争。

江夏郡对于荆州刘表而言,守住了江夏不仅能够紧闭荆州东大门,而且在合适的时机可以随时顺江而下,对江东全境用兵。

反之,江夏郡对于江东孙氏集团来说,夺取江夏郡也是建立西北江防俯瞰荆州全境、剑指西部益州地区的战略要地。

刘表入主荆州后,在蔡瑁为首的襄阳集团的帮助下,获得了江夏郡的统治权,便赶紧让心腹蔡瑁接替了江夏太守一职。

而蔡瑁是个有名无实之辈,稳定不了当地的局势,刘表为了掌控江夏,不得不打破陈规,任用江夏本地人黄祖担任江夏太守。

黄祖出生于江夏大世家黄氏,他本人在当地威望极高,能做成蔡瑁做不到的事,稳定了江夏。

刘表对黄祖有起用、推荐之恩,于是黄祖相对于刘表相对独立,与之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同盟的上下级关系。

说到底,黄祖对于刘表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他所在乎的是利益和权势。

此时的江夏郡郡治西陵县。

黄祖收到了州牧府和镇南将军府送来的邸报以及一封新任的镇南将军魏延的亲笔信。

“父亲,襄阳有什么消息吗?”

黄射看父亲黄祖读完邸报和信件后皱眉思索,便问道。

“刘表将镇南将军之位传给了魏延。”

黄祖有点魂不守舍。

“是魏延魏文长吗?”

黄射显得有些激动。

“正是。”

黄祖答道。

“当初襄阳城外,文长将军对孩儿有救命之恩,如今当上了镇南将军,岂不是很好,父亲有什么心事呢?”

黄射依然清晰地记得中秋节前去襄阳进谒,在城外遇到歹人,多亏了魏延和徐庶出手相救,自己才得以保全性命,心里一直感激他的救命之恩。

“为父是想,刘表那么看重权力的一个人,怎么舍得将镇南将军之位传给这个魏文长,这可是掌管荆襄兵马的实权职位啊。”

其实黄祖才不关心谁担任荆州牧,谁去担任镇南将军呢,他所关心的是襄阳的这次权力交替对他和江夏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孩儿也听说了,文长将军败五溪蛮,灭交州军,荡平荆南立下了大功,应该是因功晋升吧。”

黄射不假思索地说道。

“你不了解刘表,况且这个魏文长给本官的信也有疑点。”

黄祖将魏延写给自己的信递给黄射。

“为提防江东,将借调的甘宁及其部曲调回江夏,任由黄太守统领,并且按月给予江夏部分粮饷器械”

黄射边看边读,很快喜笑颜开。

“父亲,这不是好事嘛,又给兵又给粮的,文长将军很器重你这位黄太守啊。”

黄射朝着父亲得意地说道。

“你啊,总是这么单纯简单,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本官不信他魏文长有这么好心,这里面恐怕有什么陷阱啊。”

黄祖担忧地说道。

“这样,你派人速去襄阳查探消息,并让夏口的水军提防汉水和长江两路水道,若有异常速速来报。”

黄祖还是不放心,便安排了下去。

“好的,父亲,我这就去办。”

黄射经过黄祖的提点也觉得此事有蹊跷。

江夏黄祖麾下共有水陆大军两万,其中有五千是江夏都督苏飞从襄阳带来的水军,黄祖也有五千水军,由部将张硕、陈就率领,这一万水军驻守在夏口。

而黄祖的一万步兵,则由黄祖、黄射父子以及部将邓龙分别率领,把守西陵及江夏陆上要道。

作为穿越者的魏延自然知道江夏郡的重要性,他也知道刘表和黄祖之间微妙的关系,并且历史上的黄祖很有野心。

与新野的王威不同,黄祖不是刘表的属臣,也不会不打折扣的执行刘表的命令,所以魏延在和徐庶商量后,没有让刘表给黄祖写信,而是以自己的名义,由徐庶代笔写了一封慰问信。

不但褒扬了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期间立下的功劳,并将借调的甘宁回调夏口防守孙权,按月支持江夏粮草器械,以此来迷惑黄祖。

实际上,魏延是要将甘宁的锦帆营安插到江夏,等到年后自己亲自前往处理江夏问题。如若黄祖愿意为自己效力,那当然一切好说;如若黄祖有异心,那他也不可能心慈手软。

甘宁的锦帆营扩编后有一万精兵,能够水陆两栖作战,是魏延按照后世的“海军陆战队”的标准进行选拔和训练的。

按照徐庶的指令,如同当初夺取江陵和襄阳一样,大军由巨大的楼船运送,以此来隐匿兵马数量,好迷惑黄祖。

像黄祖这般名为一郡太守实则是称霸一方的“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