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御史们怂了随(1 / 2)

去大明扶贫 飞獴在天 992 字 3个月前

第471章御史们怂了

随着辽王一边解释,一边质问,将矛头指向内阁甚至建文帝本人,早朝已经开到了午时,御史们怂了,更多的大臣们是饿了、累了。

最尴尬的是登基不久的建文帝,他并没想把张辅怎么着,只是借御史之口对张辅小示惩戒,最好让辽皇叔给他一个说法,好回去安抚安抚后宫。

当然这里也有方孝孺和齐泰这两个狗腿子的怂恿和暗示在里面。他们的意思是,罚不罚得了张辅不重要,落下辽王的面子,立下新君的威严,顺便检验一下群臣的态度才是关键。

所以建文帝开始是有些不厚道地放任了御史们一边倒地攻击张辅的。

没想到辽皇叔在朝堂之上一顿发飙,把一帮御史驳斥得体无完肤,内阁险些也要被追究问责,自己最宠信的山海、山寿兄弟则被完全暴露出来:他们才是祸害交趾大局的源头!

通过这次较量,建文帝知道自己的段位比他的辽皇叔还差得老远。如果不给辽王一个说法,恐怕不好善终。

他想了半天,只好变被动为主动,端起皇帝的威严,迅速为这些不成功的弹劾盖棺定论:

“文旭和周观借风闻言事,血口喷人,诬陷忠良,各杖三十。”

“吴东和李西两个也不是好东西,各杖二十。”

“张辅如何用兵也好,如何治军也好,交趾战报先报辽皇叔也好,都是朕授权了的。以后不得再提此事,否则视为挑拨君臣关系,叔侄关系。”

“散朝!”

下朝之后,建文帝又和方孝孺紧急商量一番,吩咐道:“正学先生,朕真没想到皇叔会发这么大的火气。你还是先去安抚一下辽王,不行的话,朕再亲自过去陪罪。”

方孝孺在朝堂上也有好几次感觉到,今天辽王的冲天怒火其实就是向是冲着自己来的,心里有些虚,但皇帝已经发话了,他只好硬着头皮领命而去。

辽王回到临时王府后,感觉今天虽然在朝堂威风了一把,但是情况好像又有些不大对劲,匆匆吃过午饭,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认真梳理复盘朝堂上的事情。

不一会儿,明珠在书房外面轻声喊道:“殿下,方阁老前来求见。”

辽王始终装聋作哑,没有出门。

直到天黑后,辽王觉得肚子饿得慌,出门找饭吃,发现方孝孺还在府里等他。

他只好一边吃饭,一边听方孝孺说话。

“殿下,朝廷这次善后交趾用人失察,陛下特派臣来向您赔罪。”

“哦。”

“陛下也很为难。韩观是太上皇义子,陛下登基不久,要示仁于天下;又刚册封了皇后,总不能马上就把皇后娘家人都杀了吧?”

“嗯。”

“就在前几天,陛下还是想尽量迁就抚远侯,已经下旨将山海、山寿和黄中等人召回来。可这次抚远侯动作太大了,未等圣旨到就将山海和黄中杀了,把山寿给阉了。陛下知道,抚远侯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张氏父子一门两侯,手握重兵,又是如此杀伐决断,朝臣们都提心吊胆啊。”

“哦。”

“殿下,现在君臣名分已定,好多事情,我只能站在陛下这边考虑问题。”

“嗯。”

“陛下原意只是想对张辅稍加惩戒,毕竟少年盛名,锋芒毕露也不好。早朝时几位御史言词过于偏激,但太上皇早已有言在先,御史可以风闻言事,陛下也不好强行干预,更不能治罪。”

“是吗?”

“殿下是朝廷的顶梁柱。这如何处理张辅,陛下还请殿下先拿个主意。”

“还是先说说你们的处理意见,等我先把饭吃完。”

“内阁合议,认为交趾局势只有殿下和抚远侯最为熟悉,交趾局势仍由抚远侯坐镇,政令仍由黄福实施,兵员粮草由黄湜从广西就近筹集供应。只是抚远侯合并州县、斩杀大将均是先斩后奏,有违朝廷制度,有损新君威严。如果不稍加惩戒,此风一开,以后骄兵悍将,不可驾驭啊。”

“如何惩戒?”

“暂时将张辅降为伯爵。反正他张家本来已经两个侯爵了,张将军还年轻,他日为朝廷建功立业,晋为国公也未尝不可。”

“其他人呢?”

“陛下已降旨将张诚下狱问罪。黄中杀就杀了,至于山海,毕竟镇守广西多年,又是国舅,臣建议按阵亡抚恤。山寿召回京后,罢为庶民,韩观还要请太上皇拿主意。”

“好。”

“殿下,臣始终敬重您!”

“阁老不必多虑。再过几日,等海兰察他们到应天后,我就回辽东。往后朝廷大事还要你多辅佐新君。大家都累了,回去歇息吧。”

见辽王很快端起茶杯,又称自己为阁老,方孝孺只好带着五味杂陈的心情出了辽王临时府第。

他感觉,自己现在和辽王之间已经出现的不是一条裂缝,而是一条越来越宽的鸿沟。

今天朝堂之上,辽王几次晃到他身边,让他已经感觉到辽王其实在表达对内阁尤其是吏部的严重不满。

晚上辽王借着吃饭,言语少得出奇,对他的冷漠与失望更是不言自明。

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当时设立交趾布政使司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