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辽王的四面楚歌(1 / 2)

去大明扶贫 飞獴在天 997 字 3个月前

六月十五日,朱植并没有听到冯大将军肚子的算盘打得哗哗响,只带了张斧头的一小队火枪手和明月向北渡过西辽河。

天黑时分,他终于到了冯胜大营。

冯胜带着一帮大将亲自出辕门外迎接,寒喧一番后,隆重介绍了帐下几员大将:

“这位是故岐阳王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

“这位是故开平王常遇春之子、郑国公常茂。”

“这位是故宁河王之子申国公邓愈,也是开国功臣之后。”

“征虏左副将军、颖国公傅友德在外巡哨,征虏右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因千里迂回至金山后方,不在帐前……”

朱植听着冯胜挨个介绍手下大将,心里好不嫉妒:“自己好歹是皇帝理论上的亲儿子,才给了郭英、吴高和吴杰这三个侯爵作为帮手,而冯胜帐下,光是站着的公爵就一大排,更别提什么侯爵了!”

冯胜接着又将老朱的圣旨拿了出来,重新念了一遍,一会儿称辽王少年英雄,一会夸镇北大将军威武,把辽王吹上了天,最后还是厚着老脸向朱植请教平定金山之策。

朱植知道,冯胜大将军毕竟是战功赫赫的沙场宿将,这进攻金山的战略战术也是十分妥当的,只是被老朱弄巧成拙,放下次了赖腊武这个老六,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明军的战略部署和作战进程。

但是,在老朱和冯胜强大的战略定力面前,元军并未完全破坏明军的战略部署。加上自己率军及时堵塞漏洞,从东线加入对金山的战略合围,拿下金山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他只是谦虚地说道:“大将军运筹帷幄,胸中早有胜算。小王在武定侯的辅助之下,侥幸胜了几个小仗,不足挂齿,不敢在大将军面前班门弄斧。”

冯胜可以不要老脸地跪添朱植这个小屁王,可手下大将都是根红苗正的红二代,一个个面露不平之色,口吐讥讽之语:

“不过是瞎猫撞上死耗子罢了。乘大将军在金山牵制住了元军主力,捡了个大便宜。”

“只不过占了郭英的光罢了,打了几个小胜仗,竟然在冯大将军面前摆起谱来。”

“……”

冯胜手下的几个二世祖不仅不认同辽王的谦虚,反而认为他在装逼。

尤其是郑国公常茂,那可是开平王的长子、太子爷的小舅子、周王的姐夫、冯胜的女婿、蓝玉的外甥,大明帝国最年轻的国公爷,平时就是一霸,横起来,是个连他老丈人冯胜都敢骂的主。

此时,他直接向辽王开撕,骂骂冽冽起来:“小王爷,咱一大早把您老人家请到大营,不是听你假谦虚的。有什么高招,还是使出来吧!”

朱植瞟了一眼这个混不吝,心里真为一代战神常遇春感到悲哀,叹息一声,转身走出大营。

不过在临走前,他还是丢下一句话:“冯大将军,你让所有俘获的蒙古士兵一会儿到本王帐前听差!”

到了晚上,明月高悬金山上。

山上的元军和山下的明军都不免睹物思人、睹物思家起来。

常茂被老丈人踢了几脚,只好亲自带人押着三千蒙古俘虏来到辽王帐前听差。

朱植也不理会,笑眯眯地问明月:“想听本王唱歌吗?”

明月自在受降台比武失败之后,魂儿早被这神勇的小辽王给收了去,马上面露惊喜之色,拍着双手说:“好啊!好啊!”

朱植又说:“那我唱完,你也要用蒙古语唱一遍啊。”

明月连忙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似的。这小辽王不仅人长得俊秀,歌喉也很美妙。

朱植清了清嗓子,轻声唱起了腾王的另一首成名曲:

绿绿的草原,清清的湖水,

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

还有你姑娘,这是我的家。

我爱你,我的家,

我的家,我的天堂,

……

单纯的明月以为,辽王这首歌是送给自己的,很快就用蒙古语轻轻吟唱着这优美的旋律。

明月一唱,帐篷外的蒙古俘虏也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吟唱起来。

那些俘虏大多来自哈拉温山也就是大兴安岭以西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甚至是鄂嫩河流域。因为一直受蒙古开国元勋木华黎及其后人的管辖,他们被抬举为扎赉特部,意为“红顶贵族”。

但是,自从被木华黎后裔纳哈出忽悠到辽河一带后,二十年来,他们虽然披着红顶贵族的名号,却跟着纳哈出风餐露宿、东征西讨,牲畜不得繁衍,人丁越打越少,过得跟乞丐差不多。

他们仰望着金山上的一轮明月,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唱着这美丽而忧郁的蒙古短调,心中更加想念故乡那美丽的呼伦湖、贝尔湖和大草原。

这几千蒙古俘虏在金山脚下一唱,远处的金山上也慢慢有蒙古人跟着相和。

很快,金山上下的蒙古人你方唱罢,我又唱,此起彼伏,就像大桥被引起强烈的共鸣一样,很快就散了架。

有的唱着唱着,就收拾行装,在明月的指引下,向北而去,也不管前面有多少埋伏,死也要死在回家的路上。

冯胜在中军大营听到这歌声后,一拍大腿,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