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建设还是第一位(1 / 2)

去大明扶贫 飞獴在天 1253 字 3个月前

路线方针已定,朱植马上召集张信、李喜旺和徐德,还有沈庄等人开了个屯垦工作会议,部署几项重要工作:

“广宁这边,有山西来的两千多户移民和李喜旺的指导,张信先配合军垦,在端午节后再种植两万亩水稻。待这些人完成军垦任务后,如果还有时间,也可以自行民垦,种点杂粮。”

“朱大能那里的大生产需要尽快赶快启动,要先规划两万亩小麦和一万亩水稻,还要至少种三千亩胡萝卜,保障未来的马粮。这个由我和老徐去督促落实。”

“土豆和红薯种子实在太少,只能各种个三、五亩,好在繁殖力极强,现在用大棚培育,抢了些时间,一年应该可以勉强种上两季,还是可以为明年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的。”

辽王还有一点担忧没有说出来,天有不测风云,辽东可能随时进入历史上恐怖的小冰河期。否则曾经发展出高度文明的海东盛国渤海国怎么说没了就没了呢?

他觉得,辽东必须把粮食安全抓在自己手中,否则无粮不稳。

问题是,后面如果再来移民,扩大生产,还得继续购买种子、耕牛,打造农具。

但是,这都要钱!

他就问张信:“王府家底还有多少?”

张信刚从郭镇手里接过账不久,哩啰嗦地报告:

“之国二百万锭宝钞,你过生日时皇帝又赏赐二十万锭宝钞,除去给沈家的一百万锭,在应天采购生铁、火药、木材花了二十万锭,郭镛到福建采购茶叶花了十万锭,郭镇到山东采购牲畜、物资花了二十万锭,郭英提前到辽东花了一些,杨文提前到临清花了一些……加上其他零散开销,现在账上还有五十万锭宝钞。”

“至于现银,辽王府本来有二十六万多两,光兑现工匠们的奖励已经达到八万多两,再加上千里转运,吃喝消耗,只剩下十二万两。”

“辽王府目前进账为零,南洋的香料还没有运到,购买的六十万斤盐和四十万斤茶,原准备用来和塞外诸夷做生意赚钱用的,现在大明又在和蒙古人开战,根本卖不出去,什么盐茶、皮毛、参茸等生意也没法开展。”

“沈家除了沈胖子,也没派人来,现在除了小部分盐茶用来补贴士兵和移民,大部分还躺在库房里吃灰。”

“广宁府现在每天要花大笔钱搞生产,光肉钱每个月都要三千两银子,还有天气越来越暖和,士兵们换装也要钱!”

“广宁府紧邻大辽泽,一到夏天,蚊虫肆虐,还要提前从内地购买大批蚊帐。如果再没有钱进账,可就要坐吃山空了……”

听完张信的财务报告,朱植觉得自己还是生前穿越小说看多了,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他把头瞅向了沈庄,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令人振奋的信息。这个家伙满脑子都是生钱的方法。

沈庄快人快语:“依我看,这广宁城就是个军事堡垒,物资一切由朝廷朝廷供给,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息,根本不适合做生意。长此以往,剩下的钱还真坚持不了一年。我要是沈家家主,也得掂量掂量,要不要及时止损,放弃和辽王府的合作。”

朱植耍无赖:“反正你是大老板,必须给我找出个生钱的办法来。”

沈庄撇了撇嘴:

“其实你不要整天琢磨种麦子、种水稻的,军粮自有朝廷供应。你倒可以想办法生产一些朝廷供应不了的东西,比如种点油菜籽,生长周期又短,到了夏天就可以收割,榨了油销往内地,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听说你还让那两个大学生老师搞出了什么能够融化钢铁的坩埚,那你为什么不生产玻璃呢?在这里,玻璃可是奢侈品。”

“还有,你那房子也建得太急了,跟扶贫搬迁似的,什么都大包大揽,吃力还不讨好。还不如把建房的任务交给我,让移民们先将就一年,等种地挣到钱后再去买房,我再给你交点税,大家都有钱赚……”

沈老板脑子真是和钱天生有缘,一提到赚钱,就是奇计百出,虽说是有点后世房地产老板的奸商味道,但确实让朱植眼前为之一亮,心里也渐渐有了思路。

辽王认真消化了一下沈胖子的建议。

房地产是保民生、民心的工程,可以拿出部分承包,但不能完全交给沈胖子。

种油菜嘛,这个主意好,可以立马实施。

至于玻璃,目前坩埚有限,都在用于炼铁,必须在保障中护卫全部完成换装任务后,才能启动研制玻璃的计划。何况老百姓现在都很穷,即使造出可以鱼目混珠的玻璃来,又有谁买得起?

还有一点要考虑,辽东生产的东西可能更多以物易物的形式创造财富,因为大明很穷,市面上流通的银子很少,三、四两银子就可以换一两金子,而不是明末时候十两银子才能换一两金子。

朱植还有一点没有明说,他后世和沈胖子交际不多,对现在的沈庄并不能完全信任,只是接受了他种油菜的建议。毕竟千穿万穿,吃喝不穿,换不成银子,换成内地的棉花、布匹等日用品也好。

第二天一早,辽王就带着两个护卫和徐德到朱大能那里落实屯垦任务去了。

他觉得,尽管辽东处于对抗蒙元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