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睡的朱天植努力克服宿醉后的头疼,使劲回忆昨晚的酒局,大约记得醉酒前的一些情景。
元旦前,成功摘去贫困镇帽子的某省某市某县奇石镇镇长张忠信,请示县里,要组织一个迎新春联欢会,表达对对口支援单位和扶贫功臣们的感谢,同时为本镇实现乡村振兴争取更多的支持。说白了,就是要钱要钱再要钱。
这年头,谁都知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逮住有奶水的央妈哭更有奶吃。
镇里的计划是,先给几个贫困村的代表,就是几个村支书,几个对口支援单位的代表,就是接力乡村振兴的几位驻村第一书记,还有两位长期支教的老师们颁个奖,然后自娱自乐表演一些文艺节目,最后再聚聚餐。
这是基层官方活动的一个固定套路,格式化运作流程。
县里很支持这个活动,特意拨款两万,说是用于购买奖品和演出道具,不要让市里领导觉得太寒酸了。
几年来,从扶贫到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上面的口号一直在变化,但是对村里的支持从来没有变化。
虽然有时候舆论冷嘲热讽上面口号多、行动少,但是只有村民们和驻村干部知道,上面还是付出了不少真金白银。
朱天植来自市法院,任驻青石村第一书记,也叫扶贫或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他就以青石村为例算了一笔账:自己到单位大约八年,其中有五年都在青石村驻村断断续续扶贫,单位前前后后为村里拨款近三百万,再加上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扶贫专项资金,大约有六千万。
这几年来,官场风气也有些变化,而且自己的敏感身份摆在那里,上级层层检查验收时,收土特产的少了,县乡干部上门蹭吃蹭喝的也少了。
虽说村里也建了一些没有人用的厕所,种了山里人看不懂的风景树,植了一些很快被土鸡拨拉得不成形的草坪,但总体上说,用到实处的资金还是占主要的。
青石村从三十多公里外的深山老林搬到离镇上十来公里的相对平坦处,家家盖上清一色上下两层的小洋楼。从村里到镇上的泥巴路,直接一劳永逸地升级为沥青路。
青石村六个自然组,一千三百多人,扣除在外务工不回来的四百多人,人均扶贫资金其实超过六万。靠着单位的帮扶,村里光是靠种植高山蔬菜,人均收入达到近四千元。
另外两个贫困村黄石村和黑石村,一个酿酒,一个种烟叶,搞的都是可以造航母的产业,走的都是脱贫致富的捷径,情况相对更好一些,也都异地搬迁到了镇子附近。
和朱天植一样,驻黄石村第一书记、来自市水利局的四级调研员张天石,驻黑石村第一书记、来自市烟草专卖局的职工朱大能,都是侠气心肠的复退老兵,长期驻村扶贫,对村里也倾注了满满的感情,对举行联欢会更加重视。
“奖不奖的,并不重要,毕竟是对这几年工作的肯定。”
他们听镇上说要搞活动,个个内心有些小激动。
三人共同琢磨一番,决定借组织这个活动,元旦前回单位再厚着脸皮化些缘来,募集一批物资和资金,让三个帮扶村过个好年,同时再争取搞个好项目,来个锦上添花。
朱天植回去后很快申请到了五万元的乡村振兴专项资金。这几年政法系统体制改革,财政由省里直管后,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再为了经费而办案了,单位的财力保障也很充足。
张天石向领导汇报后,随便找个水库加固除险项目挂靠一下,也申请到了十万元资金。这几年水利局的钱也是花不完,农村饮用水改造、山洪沟加固、堤坝除险回固、城市内涝排除,小者几百万,大者几个亿。
朱大能回到局里一汇报,很快申请到了十万元烟草专项改良资金。市烟草专卖局更是不差钱的主,要不是某些内部职工告单位,大家都不知道他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比一般人的工资还多。
在几个驻村干部中,朱大能是士官退伍安置,进入烟草系统只是普通工勤编,身份最低,脑子却是最活,脚在深山,手能通天,大家都叫他“万球能”。
朱大能这个绰号还真不是吹的,虽然在三人中进驻黑石村最晚,成绩最显著。
他给村里引进了一种高品质烟叶,然后又卖给市烟草专卖局,结果害了一个省,幸福一个村。黑石村因此一夜脱贫致富,一脱成名,也给烟草专卖局的局长了脸。
这还不算,朱大能又找了几个老板喝酒,说是为村里拉赞助。三杯白酒下肚之后,朱大能就以一杯白酒一万块的价格把自己的胃卖了,居然又连喝五大杯,二两的那种。
在镇上支教有两位女老师,一个叫谢婉清,一个叫李婉君,她们从朱大能的嘴里知道三人的计划后,也要求捐款。
朱大能说道:“二位美女,你们已经奉献了青春,工资也不高,到时候表演个热舞就行了,就不要捐款了。”
当然,他也有私心。自老婆病世后,三十多岁的他一直未再娶,烟草局的待遇又好,钱存在那里又不炒个股,买个基金什么的,都快发霉了。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很寂寞。
驻村之后,他发现两位女老师虽然长得比较朴素,但在这山村也算是中上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