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会试(1 / 2)

7月21日,一场会试,京师瞩目!

在大夏朝,这些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其实已经享受了官员的待遇,成为了统治阶级,享有土地免税、见官不拜、举荐为官等一系列特权。就是不能为官,众多的农民、地主都可以把田地放在举人老爷的名下,从而成功的进行避税,而举人们就可以依靠土地“挂靠费”而大富大贵!这些年朝廷的收入为什么锐减,就是因为文帝给予了举人的这种优待,导致众多的土地成功避税!

大夏朝规定,只要会试过关,就一定可以考取进士,因为只要参加殿试就全部录取。所以会试一考定终身。

只要过了会试,就正式成了进士,就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仕途资格,可以为天子牧守一方,甚至进入朝廷,不仅是施展个人抱负的开始,也是人生大富大贵的开始。

大夏国自从文帝登基以来,开始奉行文官治国,文官地位的极大提升,让这些读书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对读书的兴趣大为增加,无数的乡绅大户,地方世家想尽办法培养家中的读书人,为家里争得一方靠山!

大部分的举子们这个时候还是理想满满的,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都梦想着能够进入朝堂,有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文帝五年,七月十六日,大夏国的文武会正式开始,来自全国各州府的举人们正式参加会试。会试开始的时间早已经传至大夏国的京畿直隶之地,全国各布政司。

决定命运的三天到了,举人们做好了准备,检查自己的考篮,准备物资、工作。因为大夏国的会试考试,白天是全封闭的考试,都必须在考试院吃喝拉撒!

所以对于举子们来说,挑战不仅仅来自考试,还有来自生活的烦劳,一旦出现拉肚子、着凉等情况,那才是致命的打击!三天的考试,也非常考验士子们的意志力!

十年寒窗,决不能功亏一篑。所有的人都期待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盛况!

凌晨三四点,从各个酒楼客栈、青楼走出来一拨拨的士子,在微弱的晨曦中来到贡院,依次入场。人群中有丰神俊秀的青少年,也有穿着儒巾的中年大叔,甚至还有佝偻着腰的老者,他们为了踏入天子之堂而奋斗着……

考场公堂内,有主考官周敬亭,副主考杨彦舟、朱飞,内外监试官、御史、巡按御史,以及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等各自就位。

第一天考的是举人们的基本功,诏、判、表、诰等文书的制作,对于这些从生员、秀才杀出来的身经百战的举人们来说,没有多大的障碍!

真正的关键在第三天的策问,有才华的举子从策问中可以看出其治国治事的实力,才能脱颖而出,得到主考官的青睐!

赵辰倒是不关心读书人的科举考试,只是有吕端等好友参加考试,才派人去送了祝福,关注事态的进展!

赵辰关心的是同时进行的武举人会试,自己身为武勋贵,也被邀请参加考试观礼,当然三天的考试不需要天天过去,很多勋贵都会选择其中一天去看看,因为会试只是比赛成绩,不真正的比较武功。

武举人不比读书人,这次来京赶考的读书人有四五千人,选取其中的三百人。而武举人只有七八百人,选取其中的两百人,按照自己射箭、举重等成绩排定名次,进入殿试时就成为了武进士。

真正决出名次的是殿试,需要决出排名,需要捉对进行比试,真刀实枪地干上一场,最后决出武状元、榜眼和探花前三甲!

五更时分(凌晨三点至五点),客栈的掌柜伙计就前来提醒,拍着门道:“岳老爷,该起床出发了。”然后又依次拍着韩忠、牛皋等举子的房门。

武举人考试与读书人考试不同,读书人考试在贡院,客栈距离不远。而武举人考试在西城校军场,几乎就在京师城门处,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这个时候又不能骑马,需要坐车或者步行,十分的不便,所以他们都早早地起床,生怕误了时辰!

岳鹏举其实早就醒了,已经穿好衣服,准备好了自己的物品。把还在熟睡的牛皋叫醒,吃了早饭,二十多个江淮的武举人一起前往校军场,准备参加会试!

赵辰也是很早就起了床, 吃过早饭后骑马直奔校场,他之所以来这里,只是想送一送岳鹏举等人,给他们打打气。至于正式的考试,赵辰不感兴趣,如果连会试的这些基本功都过不了,那就别提后面的殿试了!

一路上,不少武举人乘坐马车前往校军场,等到赵辰到达校军场的时候,天还刚刚放亮。校军场的大门紧闭,外面已经是人潮涌动。

由于会试考的是一些基本功,不需要对打,所以这些武举人没有携带自己喜欢的兵器,倒是显得文雅了不少,毕竟以后也是要做武官的。这个地方是考试场,谁敢闹事很可能就会被取消考试的资格!

校军场外面呼声不断,校军场只有一个入口,其它入口全部封闭。全国各地的举人们很自然地分成了十来个团伙,来自关中、陇西、中原、燕地、山东、两淮、京畿、江南、西南等地的举人集聚在一起,反而显得井然有序!

这么早,没有人来给他们打气,但赵辰来了,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