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长孙无忌的半生(2 / 3)

还有宗室亲眷去拜访老太爷的。”

高士廉躺在竹椅,身边还有两个内侍候着,问道:“承乾收了吗?”

李崇义道:“陛下从来不收贺礼,所以现在朝中的官吏也很少收贺礼了,一来陛下有表率,二来容易被御史台的官吏盯。”

“老朽的外孙向来是表率。”高士廉骄傲地笑着道:“这些贺礼都带走吧,不用送来了。”

李崇义神色犯难,道:“老太公,还有陛下送来的贺礼。”

“嗯……”高士廉抚须道:“那就将陛下的贺礼留下。”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李崇义从众多礼箱中找出其中一箱,让人将其余的礼箱带了出去,从中取出一个木盒子,是三支毛笔。

高士廉接过毛笔,仔细打量着,注意到笔端末尾的一些端倪,便会心一笑,这是用孩子的初发所制。

李崇义又道:“陛下还给了许多粱米与肥皂,以及一些糕点,陛下给朝中每个官吏都分发,按照官吏品阶不同,还会有额外的赏赐,但朝中到中书令,赵国公,下到乡县主簿都有赏赐。”

高士廉的目光依旧在笔。

看老太公也没有心思听自己说话,李崇义便自觉离开了。

长安城内,同样收到贺礼的还有赵国公,送礼的依旧是李崇义。

让人送走了宗正寺卿,他坐在书桌边,看着陛下送来的礼,今年陛下送给朝中各部官吏的贺礼都不同,如给民部的是算盘,礼部是大氅,御史台是镜子,中书省的人则是纸张。

长孙无忌看着打开这卷书的封口,送给自己的则是一卷书,看着书中的内容是当初陛下与自己说过的话语。

往事种种浮现在心中,那是第一次在曲江池谈话,那时候的陛下还是太子,才十五岁。

如今一晃已过去了十五年,陛下如今三十岁了。

长孙无忌看着记录着的每一段谈话,笑容浮了心头,忽有一种陛下已长大了,再也不用自己的扶持。

元宵还未到,正月已过去十天。

长孙无忌坐着车驾来到了北苑外的一处村子,他从车驾走出来,四周还有三三两两的村民聚在一起讲话,也有一群孩子正在玩闹。

这个村子很安宁,还有几只鸭子正在叫唤着,它们摇摇晃晃走在田地里,冬日里还是这般地怡然自得。

村子看似宁静,长孙无忌也明白这里的村民其实都是当年的百骑禁军。

走到一处田埂边,陛下正在缝补着一双鞋,看着鞋子的大小,恐怕就是孩子的。

“兄长。”

“我来看望陛下。”

如今的长孙皇后已有了几缕白发,虽说很少。

长孙无忌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了,他走到一旁道:“陛下。”

李世民依旧缝补着布鞋,没好气道:“在宫里看你们行礼也看够了,在这里就不用行礼。”

“喏。”

李世民翻看着鞋子的两面,确认缝补好了,这才放下,道:“你来做什么?”

长孙无忌道:“臣来告老辞官。”

“你现在是承乾的臣子,不用向朕来告老的。”

长孙无忌又道:“这就是他的意思。”

李世民站起身,道:“你明明是他的臣子,他才是现在执掌天下的皇帝,却让你来向朕辞官?”

“这正是陛下的安排,因臣是陛下的舅舅。”

李世民坐在椅子,一脚踩在椅子的边沿就这么搁着,一手拿起茶碗喝着热水,打量着对方许久,又道:“你舍得离开吗?”

长孙无忌笑道:“如今朝野,也没有几个旧人了。”

李世民呵呵一笑,道:“是啊,现在朝中也就剩下程咬金,牛进达,薛万彻这些老将军,哼!那小子从来不讲情面。”

“是陛下很清楚,臣若辞官……出于孝道,陛下定要挽留,但若是太皇的意思,陛下就会准许。”

“辅机?”

“臣在。”

“你放得下吗?”

长孙无忌正要开口,但又收住了声,三缄其口后又道:“臣老了。”

李世民道:“朕看你还能再活二十年。”

“但愿再活二十年。”

“你与朕这辈子,也算是一场佳话了?”

长孙无忌行礼道:“若臣告老了能与陛下依旧如当年,纵马于山林,如当年一样射猎,那便是佳话。”

“哈哈哈!”李世民指了指他,笑道:“还是舅父思虑甚远。”

长孙无忌忙行礼道:“原来陛下都知道。”

“朕说了,你不用行礼。”李世民再给倒一碗热水,递给他,道:“不是朕都知道,是舅父告知朕的,多年来舅父是在偏帮承乾,可每一件事都会对朕说,他老人家说这江山是李唐的,他帮太子就是帮朕。”

言罢,李世民接着道:“以前的舅父从来不会管朕的家事,也不知道舅父看中了承乾什么,之后你与舅父屡屡在暗中帮他。”

言至此处,李世民的语气又重了几分道:“别以为朕看不出来。”

长孙无忌惭愧一笑,道:“臣也不知道帮了陛下多少次,如今已想不起来了,只有陛下一直记得。”

“再后来宗室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