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笑着点头,便离开了。
中书省内,房玄龄戴着眼镜,看着奏章,虽说看着有些暗,不过站在阳光下看奏章,倒是感觉好很多。
长孙无忌也走出中书省,站在阳光下问道:“殿下,没看青海的奏章吗?”
“不看也不重要,不过是一个西行的僧人罢了。”
长孙无忌双手背负站在一旁,蹙眉道:“松赞干布还是将玄奘留下了。”
房玄龄道:“今天吃什么?”
忽然听他这么一问,长孙无忌一时间也没有回过神,他思量着道:“这个季节该有野菜吃了。”
房玄龄稍稍点头,又道:“看来,太子不关心玄奘的死活。”
“松赞干布一定会留下玄奘,也一定不会杀玄奘,不足为虑。”
“辅机是担心松赞干布留着玄奘不让他回来?”
长孙无忌道:“面对天竺王给的荣华富贵,玄奘都能离开,那么即便是松赞干布以国相待玄奘,玄奘亦不会答应的。”
房玄龄看着手中的文书没有开口了。
长孙无忌来回踱步,又道:“只是崇文馆的人一直在利用冯德遐的使者身份,在吸收吐蕃的牧民。”
房玄龄回道:“崇文馆的人都是最善于学的一类人,这些人学什么都很快,都是颜勤礼一手带出来的人,若说崇文馆是太子准备的后备,太子的后备人手实在是充足。”
长孙无忌亦是点头,言道:“崇文馆虽说不在三省六部九寺之中,多数都在乡县之间做事,虽没有官职,但因崇文馆与京兆府的关系,各县的县官都要给崇文馆礼让三分。”
“嗯。”房玄龄点头平静地应了一声。
“房相以为这是好事吗?”
“这不好吗?”房玄龄又反问。
房玄龄终究是更年长的,在一些政见长孙无忌不会在明面反驳,最多也只是提出疑问,至于房相是同意还是反对,长孙无忌又觉得无力左右他的决定。
或许在将来东宫太子登基之后,如房相与郑公这些人都该离开朝堂了。
长孙无忌以为自己该执掌大权,再一想以太子的为人,除了房相,他还能依仗谁。
“赵国公,陛下召见。”
闻言,长孙无忌向房相稍稍作揖,快步跟着传话的太监离开。
皇宫,承庆殿,这座宫殿去年的时候刚刚修缮过,李世民坐在殿内,正在看着女儿让人送来的文章,一边喝着茶水。
长孙无忌被太监领着走入殿内行礼道:“陛下。”
李世民颔首道:“坐吧。”
长孙无忌直起身子,在一旁坐下,感受着椅子的结实,工部又新做椅子了,而且还在后方加了一个高高的靠枕,坐垫很软乎,像是在皮毛坐垫的下方,还塞着什么东西,支撑起了身体的重量。
这种椅子未免太奢华了,且不说这做工与木料,光是套在外面的皮毛就价值不菲。
想起当初阴山一战刚结束,宫中用度拮据,现在好了许多,甚至有些奢华了。
李世民还在看着文章,道:“桌放着东宫做出的新面食,你且先尝尝。”
“喏。”
长孙无忌拿起一只还热乎的馒头,似乎是夹杂着葱油,咬下一口葱香味很重,端坐着细细品尝。
李世民拿起眼镜又放下道:“承乾让人造的这个琉璃镜,真不好用。”
陛下一边说着,将琉璃眼镜放入一个精致的木盒,放在茶杯边,又拿起茶碗饮下一口茶水,道:“这面食味道如何?”
长孙无忌一连吃了两个,本就是午时该用饭的时辰,回道:“臣正巧肚饿,觉得甚是美味。”
李世民依旧喝着茶水。
长孙无忌也是面带笑容,长孙家最高的荣耀是什么?那或许就是等太子登基之后,成为陛下托付的重臣,成为新帝的辅政宰相。
“朕这些天听他们那些人时常说起泰山封禅,吵得朕很不舒服,便来这里躲个清净。”
“都是急功的臣子。”
“是啊,好在辅机没有与他们一样。”
李世民坐正身子,晃了晃手中的纸张,道:“这是丽质写的文章,她提出了匠作分类,依照一种分级的方式来进行细化。”
“哦?”
“就像关中各县一样,一家酿酱油,一家造陶罐用来卖出去,现在她说有人造石板,专门卖石板经营。”
长孙无忌道:“坊间已有这种经营的人家,但都经营得不算好。”
李世民又笑道:“可丽质却说有了建设需求,那关中就需要有庞大的资源储备。”
看对方神色迷茫,李世民抚着须依旧笑着道:“辅机不要见怪,这些孩子现在讲话朕也越发听不懂了,有人抱怨说朕的儿女说的不是人话。”
长孙无忌尴尬一笑。
“承乾来了吗?”
听到陛下话语,候在殿外的太监走入殿内行礼道:“陛下,太子殿下正在建章宫的旧址散心,说是今日无事,莫要打扰。”
“哼,他散心?他无事?满朝文武都忙成什么样了,他倒是有闲心。”
“老奴这就将送话给太子殿下。”
“不用了!”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