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兵马未动(2 / 3)

宗道:“突厥战乱,对我们来说亦是可乘之机。”

杜荷看着眼前两人意见相左,轻拍了拍桌子,让他们两人安静下来,道:“且不说这些,肥皂还是要卖的,请许县丞书写奏章向朝中表明,泾阳想要通过互市卖肥皂。”

“喏。”许敬宗连忙应下。

“需要提及太子殿下吗?”官仪又道。

“不用了。”杜荷低声道:“此事,原本泾阳就已领先了朝中一步,现在是事后去向朝中报备罢了,也就不用提及东宫太子,行了!就到这里,两位各自去忙,有劳了。”

两人重新走到朱雀大街,官仪还在抱怨道:“突厥人不可靠,这个杜尔就差坏了我等的好事。”

许敬宗道:“一波三折,总算是将肥皂送出去了,我等也算是做好了太子交代的事。”

官仪低声道:“难道突厥与漠北打仗,突厥人还会将肥皂当作军粮,拿着啃不成?”

说话间走到了长安城的城门口,便见到了一队西域人来到城前,队伍很长,后方还有一车车的货物。

他们的行状太明显了,一看就是西域人。

而且还有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身挂着不少玛瑙玉石,身份很尊贵。

许敬宗道:“高昌人。”官仪笑道:“下官也算是见了世面,原来是西域的高昌人。”

言罢,见许敬宗又朝着泾阳的方向走去,官仪道:“许县丞等等下官,你昨天说要给下官找个姻缘,究竟是不是真的?”

高昌来使大唐的使者,正是高昌王麹文泰的儿子,高昌王子麹智盛。

麹智盛回头看了看刚离开城门的两个唐人,又客客气气与城门前的守军套近乎。

东宫,李承乾坐在崇文殿旁,看着宁儿带回来的奏章,道:“父皇果然拒绝了东宫的请求。”

李渊悠闲地品着茶水,道:“你东宫要这么多工匠做什么?”

“无妨。”李承乾随后将奏章丢在一旁的桌,道:“孤自己来,大不了自己盖。”

有个太监面色恍惚,颤颤巍巍走来,他扑通一声跪下道:“陛下,老奴找不到纪王殿下,他多半是走丢了……”

李渊瞪眼道:“走丢了?什么时候走丢了?”

“老奴找了一个时辰没找到。”

李丽质神色淡定道:“会有别的宦官将他带回来的,不用着急,丢不了。”

李渊看着这个心大的孙女,又让太监再去找。

半个时辰后,有两个面生的太监将李慎带来了。

李丽质道:“皇爷爷,就说会有人带他回来。”

李慎快步走来道:“弟弟去看望母妃了。”

李丽质道:“下次离开东宫记得自己留个字条,教过你的。”

“弟弟知道了。”言罢,李慎心情不错地走回东宫。

李渊低声道:“丽质带孩子还真是……”

李承乾道:“丽质比孤更了解她们。”

李渊又舒坦地坐下来,喝着茶水。

颉利死了,长安又死了几个漠北使者,长安城戒严了半日,之后朝中张贴的告示,说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因突厥与漠北的恩怨从贞观四年就开始了,也就是说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烂摊子,连父皇与朝中文武,都不想去管的烂摊子。

贞观八年的一月刚到中旬,还未到春暖开的时节,天气依旧是寒冷的。

今天又下起了冻雨,晨练只能取消了,朝中依旧在休沐状态。

李承乾坐在东宫的屋檐下,吃着昨晚吃剩下的核桃,核桃是烤过的,外面还有些焦黑的痕迹。

继续看着弟弟妹妹的作业,等雨水稍稍停歇一些了,小福又将早要吃的馄饨端来了,她将一大碗馄饨放在边,道:“殿下,先用饭吧,早不要吃这个了。”

李承乾拍去手的核桃渣,端起馄饨便吃了起来。

东宫的规矩就是小福的规矩,每天三餐都不能落下,都要好好吃饭。

她是一个很容易将规矩当作自己行事准则的人。

这一年来她便一直在强调,好好吃饭。

现在她又匆匆走入厨房,坐在门前耐心地包着馄饨。

厨房是她的一方小天地,那里的一切都是她安排的。

宁儿从后殿走来,她拿出一份奏章,道:“这是关外送来的奏报,陛下命人抄录五份,给东宫,中书省,各卫府大将军都送去了。”

李承乾拿过奏报看了起来,奏报说的是吐蕃的事,松赞干布与禄东赞征服了雪域高原,称雄吐蕃,完成了对吐蕃众多小部落的合并,并且定都逻些,与泥婆罗交好,控制了雪山后方的泥婆罗河游。

并且吐蕃向大唐送来贺书,向大唐天可汗表示祝贺与友好之意。

看完之后,皱眉道:“这奏章还抄录给了军中各卫府将领?”

宁儿点头道:“是的,一早承天门刚开便送去了。”

松赞干布终于走到了这一步,现在他足够得到父皇的重视。

只不过现在的大唐依旧兵峰正盛,突厥人看到唐军还要跑。

青海已在大唐的掌握中。

李承乾看着从屋檐落下来的雨水,沉默不言。

宁儿站在一旁,又将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