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母皇大人说得是!(7)(3 / 4)

,宣城次之。最大的义阳,则是用含泪的眼看了一下李治,复又低着头行礼。那作态让张依依觉得莫名熟悉。

【宫斗白莲花必备的欲说还休技能嘛!】系统总结。

张依依一想,还真是!这三人中,义阳的心机其实是最深的。原著中武媚娘因为安定已死,仇恨促使她报复的时候不遗余力,不仅将王皇后拉下马,更是将萧淑妃整治得十分凄惨。当时萧淑妃谋害皇嗣罪名成立,她的三个孩子中,李素节是男丁,得以保全。义阳与宣城都是女子,武媚娘掌权之后便将她们赶入宫人居住的掖庭。

李治因为愧疚,并没有说什么。

时光匆匆,几个孩子渐渐长大成人。武媚娘的长子李弘生性仁厚,对母亲的手腕不甚赞同。义阳跟宣城都已经到了定亲的年龄,但父皇就好像不记得宫中还有她们两个女儿一样,从来都不过问。李素节时常会去探望两个姐姐,义阳从弟弟口中得知李弘的个性,又知道他曾经还为武后苛责宫人一事仗义执言过,就动了让弟弟教唆李弘在父皇面前提及姐妹二人已到适婚年龄的念头。

李弘果然中计,他本想在私下里对父皇说的,却被李素节算计,不得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了出口,做实了母亲武媚娘苛待萧氏儿女的罪证,为父母日后的决裂埋下伏笔。

失去安定,是武媚娘一辈子的痛。这种痛楚,身为母亲她不能与其他孩子倾诉。要强的她以为丈夫会记得,但忘了对李治来说,安定和义阳、宣城一样,都是他的女儿。当初他默认了武媚娘将她们没入掖庭,但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他觉得武媚娘也该放下了。他李治,大唐之主的女儿,难道要老死在掖庭不成?

武媚娘被他的“放下”一词说得心痛如绞,但多年来坚强的伪装不许她当着这男人的面落泪。硬生生地移开目光,武媚娘声音冷然:“随你吧。”

她拂袖而去,空留心神俱疲的李治恍惚地想,为什么走了?要是以前,她只会软语解释她的难处与不易,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两人意见相左时就直言不讳。他要是不同意,她再也不百般纠缠,而是果断地或同意或否决,然后换一个话题,或者就像现在一样转身离开。从什么时候起,媚娘再也没有在他面前哭过?从前那个温柔敦厚的女子到哪里去了?

他们之间的感情似乎从武媚娘开始掌权起就变了质。

李治不愿多想,却又不得不去想。

难道媚娘从前的温婉,都只是装出来的?那些真情流露,不过是为了得到权利的伪装?

怀疑的种子渐渐在李治心中扎根发芽。

李治着手为义阳、宣城选驸马,在这期间,萧氏所出的姐弟三人以感谢李弘为由,数度出入东宫,还与武媚娘的其他子女走得很近。尤其是太平,在义阳百般诱/导下,本就够刁蛮任性的她越来越唯我独尊,对其他兄弟动辄打骂。李治看不过去想要管教,可太平简直就是武媚娘的心肝肉,说都不许他说。为了摆平太平惹出的麻烦事,武媚娘的手段也越来越简单粗暴,这让李治更加不喜。

故而,可说武媚娘最后成为武则天,义阳姐弟几个所出之力,着实不小。

李治接见了姐弟三人,听他们诉苦完了,悠悠地问了一句。“听说你对皇后出言不逊?”

吓得宣城都忘了自己在哭,小脸惨白地低下头。

义阳、李素节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你还要杀了你的妹妹安定?”李治说这话时,脸色冷得义阳只瞥了一眼便不敢再看。

宣城瑟瑟发抖,但转念想到今日之羞辱,心有不甘,便咬牙道:“是安定冒犯我这个阿姐在先,女儿、女儿只是想教教她如何说话。”

李治怒道:“胡说八道!安定才不过一岁,你怎能与她较真?宣城啊宣城,你小小年纪,怎么就学了你娘的心狠手辣?”

宣城不满,想要说分明就是武氏所出的孩子才是跟武氏一样,心肝都是黑的。但义阳及时拉住了她的衣袖,提醒她三人今日的目的可不是要跟父皇争论谁更有理。

于是宣城谦卑地俯伏于地,道是自己久不见父皇,以为自己被遗弃,一时想岔了,才说出这等糊涂话来。义阳在旁帮腔,话里话外都是他们三人如何可怜的意思。

李治始终不是武媚娘,心存侥幸的他看安定毕竟没事,但这三个孩子倒是真的吃了番苦的。毕竟是自己的孩子,李治的心还是软了。“也罢,你们安心在承香殿住下,朕把郭通派去做总管照顾你们。过去是朕失职,没有好好照顾你们。以后不会再发生那样的事了。”

姐弟三人感恩戴德。

张依依关掉了视频,悠悠叹息了声。

【怎么了宿主?你不会嫉妒李治对三个小孩太好了吧?】

“才没有。”张依依反驳。她怎么说也是大人了好不好?何况站在李治的角度,他要是真的对那三个孩子不闻不问,张依依恐怕还要说他一句渣男。这样的结果其实也蛮好的,武媚娘把这些人全权交给李治处置,这样不管结局好坏,将来李治都怪不到武媚娘头上。李治也一如既往地包容了武媚娘的“真性情”,甚至因为李弘受伤,武媚娘“不声不响”,自己也轻拿轻放的缘故,深感惭愧,加倍地对蓬莱殿的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