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墨和林正没去看热闹,但李雪几个过来的时候没少说,所以两人也知道族里的意思,果然和先前猜测的一样。若说现今村里有谁不知道这事,只有林阿爹一个,两人默契的都没跟林阿爹提及。
地里的西瓜已大熟,林正赶着车一个人摘了再拉回来。产量虽不如头茬,但这一批瓜开花结果时也是追过肥的,所以长得也还行。下剩的还有点儿没长成的小青瓜蛋子,运回家可以喂马,那些瓜秧送给李阿嬷家喂猪。
这些事儿两天就做完了,然后给林仓叔算了工钱,看瓜的棚子也拆了。
乔墨本来打算去地窖里点西瓜,县城里还有订单呢。但林正不让他下去,自己下去点了西瓜,又将选好的搬到上面的仓房里,等着明天一早装车运到城里去。
去县城送瓜是林正请了于老头一块儿去的,两车共装了四百多个瓜,其中四百个是吉祥酒楼和宋家张管事要的,剩下几个是送给茶楼的肖掌柜。这回晚茬瓜对方也没开口要,但这瓜味儿不错,指不定对方尝了就得要货。
晚茬瓜也没多少,六百来个,哪怕肖掌柜不要也能找到买家。只是对方毕竟是老主顾,万一是对方忘记了,到时候从别处看见了他家的西瓜,总是不大好。
果然,送完吉祥酒楼顺便去了茶楼,肖掌柜尝了西瓜就要林正明天送一百个来。
林正答应了,也没多留,赶着去宋家。
这回仍是张管事出面收瓜,对方先是切开一个瓜尝了,对味道很满意,这才按照十二文一斤的价格买下了一百个瓜。自家的西瓜味儿甜口感好,又因是晚茬,这时候新鲜的西瓜很少了,比市面上的瓜贵上一二文也是常情。
林正收了十两银子,正准备走,张管事却突然问道:“你是上林村的吧?”
“是。”林正面上如常,却猛然想起先前林老嬷来宋家找林贵的事儿,张管事会问他也是正常。就是不知对方知不知道他和林贵的关系。
“那你们村有个叫林贵的,知不知道?”张管事又问。
“林贵是我大弟。”既然对方问到这儿了,林正就不好不答。
张管事一挑眉,显得很惊讶:“竟是你弟弟?真想不到。你阿嬷还在我们家呢,说是有要紧事,要找林贵,偏生林贵和我们家大少爷一起去城外庄子上做诗会了,一时回不来。”
林正听得出对方话里的打探,却是点点头:“确实是有要紧事。以往都是让林贵以学业为重,一年到头难得回次家,可这回不行,这回是阿爹出了事,他得回来。”
“你阿爹……”
林正这回便没再回答。
张管事一时好奇问的多了,见状忙转了话题:“你既然来了,要不要我通知你阿么?”
“不必了。他不等到林贵是不会回去的。”林正与张管事告辞,驾着车离开了。
张管事看着其远去的背景,皱眉不语。
一旁的小厮挠挠头,不解道:“张管事,我怎么觉得这人这么怪呢?好像是这一家子都奇怪。”
“别胡言乱语!”张管事斥责了一句,也顾不得理会那些西瓜,急匆匆往自家老爷的书房去了。
林正回来后将卖瓜的二十七两银子交给乔墨,乔墨也是习以为常的接过来。这包银子里有两锭十两,剩下的便是散碎银子和铜钱,把银锭子收在空间,碎银子和铜钱则放入卧房衣柜内的一只小螺钿箱子内,平时取用方便。
吃过午饭,林正又将茶楼要的西瓜送去,又卖了将近十两。
家里原本有头茬瓜大几十个,这回晚茬瓜又剩了一百来个,算下来近两百个瓜。若是只自家吃,只怕瓜都搁坏了也吃不完,但这些瓜可以用来做西瓜味儿的糖果。另有关系近的人家送几个,也是有来有往的意思。
这两天村中其他人家已陆续开始收花生,林正送完瓜,没再摘花生,而是去给李阿嬷家帮忙。
李阿嬷见他来帮忙自然高兴,可有些话不得不说:“阿正,你来我家地里,那你阿爹家咋办?如今你阿爹动不了,家里又没别人在,那么多地不收,万一烂在地里这一年就白辛苦了。再说,你这会儿过来却不顾着你阿爹家,村里该有人说闲话了。我便忙得过来,你去忙那边。”
“李阿嬷不必担心,这事儿我已经跟族里说了,直接从族里找几个人帮忙收了地里的东西,工钱就拿庄稼抵。我问过阿爹,阿爹也同意。”林正早先也没想到,可眼看着庄稼该收了,那边没一个人在家,不得不想办法。
“这法子好。”李阿嬷一听就明白他的顾虑,也表示同意。若是旁人,帮就帮了,可林老嬷那种人得了便宜还卖乖,哪怕为他们出钱出力又能得什么好?
一面拔着花生,李阿嬷又问了:“你继阿么怎么还没回来?那林贵读书就那么忙?只怕他还不知道林福的事儿,如果知道了,肯定早就回来了。”
李阿嬷没提李水莲,哪怕再迟钝也从这几天两家族里的态度看出事情不对劲了。
林正估摸着林贵快回来了。
此时县城的宋家大门前停了一辆马车,宋家大公子宋博当先下来,随之又下来三个人。他们都是鹿鸣书院的学生,其中两个是宋博好友,文采人品皆是不错,另一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