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信手拈来(1 / 2)

“我们都知道,流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可以用七个变量来描述:f= f(l,θ, p, u,μ, w, c)。这里的l代表物体的一个典型长度,用来作为研究的基准尺寸;θ则指代……”

“通过量纲分析,我们可以简化表达,对于形状相似的不同物体,它们所受之力f可以表示为……”

“接下来,我们逐一探讨公式中的各个无量纲参数……”

一开始,许宁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但随着话题深入,他渐渐找到了感觉,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游走自如,写下了一个接一个的方程式。

即便是那些理论根基不够扎实的组员,只要跟随他的思路,也能逐步建立起关于流体力学模拟的整体认识。

这正是系统传授知识的神奇之处。

前世里,许宁对于流体力学的应用可谓驾轻就熟,但对于背后的理论却仅停留在表面理解。

直到重生获得系统加持之后,这些复杂的概念仿佛被深深镌刻进了脑海之中。

起初,他认为基础知识对实际操作影响不大。

然而,在处理日益复杂的项目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这种观点大错特错,没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就只能被动跟随他人步伐。

这不仅是许宁个人面临的挑战,在八九十年代初期,整个航空航天领域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知识洗礼。

短时间内涌入了大量的新理论与技术,无论是教导还是组员,大家都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前行。

正因如此,许多像许宁这样的大组员尽管涉猎广泛,但在深度上却有所欠缺。所以他决定采取一种更为直接明了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吸收理解。

与此同时,坐在下面认真聆听的唐正林也开始怀疑起自己先前的看法。

尽管演讲还未触及具体的实践案例,但从那稳扎稳打的理论讲解来看,这位显然并非仅仅是在小组会议上汇报学习进展的新手。

许宁终于开始了数值模拟的讲解。

“直接数值模拟就是直接解算n-s方程,这样得到的结果很准确,因为不需要简化湍流现象。但问题是,这样的计算量太大,目前的电脑根本跑不动。”

接着,他介绍了两种间接的方法,雷诺平均法和大涡模拟法。

“拿雷诺平均法中的rng k-e模型来说吧,它跟传统的k-e模型很像,但经过了一些调整,使得它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雷诺数下的流动特性。

特别适合用来研究低雷诺数或靠近壁面的情况。”

不知不觉中,四块大黑板已经被写满了公式和解释。

唐正林对这些并不陌生,所以他开始留意起听众们的反应。

基础物理部分对许多人来说还算熟悉,但当话题转向高级的模拟技术时,即便是教导们都显得有些吃力,纷纷拿出笔记本做起了笔记。

尤其是那些研究生们,他们很清楚自己正处于一个计算能力爆发的时代,但真正能够独立掌握这些技能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刚刚触及门槛,或是略知一二却未能深入理解。

因此,这样一个从头开始、系统讲解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尽管许宁已经连续讲了一个半小时,研究室里的大部分听众仍旧保持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唐正林惊讶于这一点,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讲师,他知道普通课堂上大家的注意力通常只能保持大约30分钟。

但现在,在这里,情况完全不同。

他自己也开始记录起来,不过他记下的并不是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许宁如何将复杂难懂的概念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出来。

回顾着笔记,唐正林不禁感叹,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仅是深厚的理论基础,还有卓越的教学技巧。

而这一切,许宁似乎都信手拈来。

唐正林心中涌起一丝好奇。

他想知道,一个新手听完这堂课后,究竟能学到多少东西?

目光扫过,他注意到身旁坐着一位组员模样的小伙子,正埋头疾书,笔记本已翻至第五页。

趁着讲师许宁擦黑板之际,唐正林轻敲了下那人的手臂,打算询问他对研究的看法。

然而,那组员头也不抬,粗鲁地挥开手,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悦:“别打扰我!专心听课!”

唐正林险些被对方的手肘击中脸部,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的笑容。不过,他性格温和,并未因此生气,只是感到些许难堪。

环视一圈,幸好其他人都专注于笔记或黑板,无人注意到这场小插曲。

尽管尝试交流失败了,但唐正林却从中得到了意外的启示。从那组员的反应来看,显然他已经完全沉浸在学习之中,这意味着课堂内容确实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给了唐正林灵感。会议结束后,他决定向杜亦熵打听这位组员的情况。说不定,等他毕业后可以直接留在学院任教呢?

加入杜亦熵团队的组员,科研能力自然毋庸置疑;而如今看来,其教学潜力同样不可小觑。这样的人才,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想象着未来能够培养出更多急需的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唐正林不禁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