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将军送行,魂归来兮(1 / 2)

边疆地广人稀,风高云淡,向来风吹草低见牛羊。此时已是冬季,牧草枯黄,漫天金色倒是别一番景致。

高而远的天空上,秃鹫与苍鹰不断盘桓。

不时发出嘹亮鸣声。

阮靖晟立于苍而冷的劲风中,站在一处枯黄草场边际,令人一一摆放好阵亡将士的尸体。

一个一个的木架子早被搭好,只等尸体被摆上焚烧。

兵士们沉默将同伴尸体摆上,退避到一旁。

他们都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

大周朝以儒治家,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安土重迁甚至有‘一辈子不出门是个有福人’的俗语,在人死后是不认同火葬的。

无论如何,要给人留个全尸。

但战场又有不同。

一场战役动辄经年累月,哪儿有条件与时间保存尸体,运回家乡给其家人。

就地安葬,又容易丢失位置,不利于后续祭拜。

火葬,成了最好选择。

尤其在将军保证会将骨灰并抚恤金一齐带回家后,将士们是打心底里认同了这方式。

此刻,他们在等待着阮靖晟的命令。

牧草被大风吹得如波浪般起伏,入眼是漫天金黄色,与天际相交处可见高大的雪山山脉。

风声呼啸

而凌厉,如从遥远地方传来的哭泣与喟叹。

阮靖晟笔直立于原地。

他头戴红缨白顶头盔,身着黑色甲胄,火红披风被吹得飒飒作响,肩膀上是一块方形黑纱。

腰间一把霸气又薄寒的红柄大刀挎着。

原来俊美风流面庞,因在战场上打杀出的煞气,显得过于冷漠与刚硬。

但苍茫天地间,这股煞气令他如一把黑色长剑立于原地。

沉稳。

锋利。

渴血。

只简单一立,他都给人无可撼动的厚重与威慑。

他身后。

一众素衣黑服,发上戴着黑纱的将士们呈列兵状,一排排规矩立着,皆仰头望着他,目光是纯净的敬畏与崇拜,仿佛看着一尊军神。

望见阮靖晟肩上黑纱时,目光更是压抑的激动。

将军真正在为他们哀伤。

阮靖晟声音厚重冷酷如凛凛刀锋:“抬尸。”

众士兵将裹着白布的同伴尸体,抬到了木架子上。

动作整齐划一。

阮靖晟再次开口,声音已有了涩然:“点火。”

望着血迹斑斑白布袋,想起里头是自己一起厮杀过的同袍,不少人忍不住鼻酸。

手,不自觉一顿。

阮靖晟声音冷而硬,劈开了迎面而来的劲风:“点火

。”

这一声如棒喝。

众将士也找回了素来沉稳,再不犹豫,点燃了尸体。

噌——

尸体下的木架子垫的是易燃的松木与牧草,受高温情况下,火苗一下就旺盛起来。

吞没了尸体。

风也小了些。

火红的烈焰噼里啪啦燃烧着,印在一双双凝视着它的人眼里,木材毕卜声音在此时格外寂静。

阮靖晟高声吟唱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阮靖晟声音刚硬,余音在空气中震颤,给人震撼感。

每说一句,将士们就不自觉地重复着一句。

到最后,几乎成了众人的大合吟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不少人吼着吼着声音愈来愈大,直到感觉到鼻酸时,他们猛一抚面,才发现了已泪流满面。

虽然许多将士不识字,并不懂得这首诗词具体含义,却能从中感受到将军的感情。

那是一种对同袍的天然信任与哀痛。

这是他们不曾在其他

将领身上体会到的。

人非草木皆有情。

或许一开始他们从军是走投无路找口饭吃,或许是迫于徭役,或许是为了养家糊口,或许只是误打误撞……

他们只是一群普通人,大字都不识一两个,不懂什么家国大义,不懂什么英雄与牺牲。

但在这一刻。

在这种环境下,在那齐声高吟中,他们心中却都有了震动,仿佛某种藏在内心里,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某种情绪翻滚了起来。

他们沉静在某种庞大又陌生的情绪里,不由得开始思考。

什么叫家国。

什么叫牺牲。

什么叫民族大义。

……

苍茫的风从远方刮了过来,并不特别大,却似乎带着雪山的冰冷,刮在人脸上时生疼。

在众人注视中,那一个一个木堆烧干净了。

好好的人只剩一坡灰烬。

不用将军吩咐,大家吩咐上前收敛起熟悉同伴们的骨灰,装在盒子里与他们生前家信一起,带回大周交给他们家人。

阮靖晟一言不发望着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