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新工艺(1 / 2)

“老黄,这茶叶怎么来的?”这时候,徐老大终于忍不住发话。  他是本地茶商中资历最老的一个,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曾经得到过他的帮衬,所以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  黄友德不敢博了他的面子,只是含糊其辞道:“也是从乡下收茶的时候无意间搞到的。”  在座的茶商哪个不是老狐狸,一听这话就都明白了:这个货想吃独食。  徐老大见他不想说,自然也不愿意多问,只是顺嘴说道:“这茶叶有意思,工艺跟现在的工艺不一样,大家都揣摩揣摩。”  “喝了这么多年茶了,还能让它难倒喽?”  众茶商纷纷附和的点点头,只有老九默不作声。  他在炒茶行当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但在他看来,这茶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一般来说炒茶的工艺无非就是几步:采摘、杀青、揉捻、干燥。  只是根据茶叶的种类不同,某些步骤会有所不同。  像白茶只有两步:采摘和晒干。  乌龙茶在杀青之前,还有晒青、摇青、凉青,之后还有两揉两烘。  而红茶和黑茶属于发酵茶,红茶多了萎凋和发酵,黑茶则多了个渥堆。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十二窨、什么十手法等等,往往噱头大于实际。  但眼前这白毫黄金色的雪芽完全不在这些工艺之中。  光是一点‘锁香’的手法,老九就完全参不透。  想要复刻这种工艺,简直是痴人说梦。  其实他们不知道,这工艺是陈家两代人花费了多少年才推敲出来的。  而且这还是他有青城古方的前提下。  像他们完全没有依据,想要跳出现代工艺的樊笼,无异于直接开创一种新的茶道。  老九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黄友德身上:你现在不说,早晚也得让你吐出来。  “各位,黄总这边的茶叶好喝归好喝,就是太少了,喝的不过瘾。”  “白金翰那边来了一批新茶,咱们换个地方继续喝。”  “哈哈哈,还得是老九。”  “就是嘛,赚不赚钱不要紧,SPA必须安排上。”  ……  第二天一大早。  陈金依旧像昨天一样,天还不亮就骑着摩托车出了门。  幸亏现在的快递还不算多,再多的话,单靠摩托车就不行了。  将所有的包裹交给朱庆洲,顺便还给他准备了一盒明前雪芽尝鲜。  现在还不到清明假期,这个货也是闲的很,不用白不用。  朱庆洲也乐此不疲,他还想跟陈金去茶山的,不过却被陈金回绝了。  就算是最好的朋友,也应该有适度的边界感。  告别朱庆洲后,陈金又马不停蹄的往坛子山赶。  等他上了山正好赶上吃早饭,依旧是大包子配白米粥。  这几天可能是因为练习拳法的原因,陈金的食量大增。  三个包子进肚,一碗大米粥填缝,只能算是七成饱。  选好位置,固定好设备,开播。  ……  而与此同时,距离青城山六十多公里的都江市,一个年轻的记者拎着两个快递盒子,进了办公室。  许毅就是陈金直播间的‘两手插兜’。  当年陈金还在大学里拍摄vlo的时候,许毅就关注了他的直播间,觉得很有意思。  后来陈金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而许毅也成功考入都江市都江日报,成为一名基层记者。  前天,许毅刷手机的时候,突然收到陈金复播的通知。  没想到几年不见,对方竟然改行卖茶叶了。  唉,世事无常呐,自己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原本一样是个青春昂扬的少年,满怀抱负要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就像曾经陈金直播间的名字‘fihtin骚年’一样。  可是没想到自己考上编制后,整个人生就好像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  文件、素材、报告……  在这种枯燥的环境中,日复一日。  磨没了青春,磨没了斗志。  每天早上醒来看不到答案。  可是自己又能怎么样呢?  辞职?别开玩笑了。  现在乞丐要饭都用二维码了,你卷的过后浪?  出于一同走过青春的感慨,也出于对人生的无奈,许毅便在陈金的直播间下单了一包茶叶。  而他也是陈金直播间第一个下单的观众。  让许毅没想到的是,前天下单的茶叶,只隔了一天就送到了。  “茶叶好不好先不说,最起码送的倒是挺快。”  其实许毅平时并不怎么喝茶,所以对茶叶并没有什么研究。  两包快递,其中一个长方形沉甸甸的,应该是主播送的茶具。  而另一个快递,轻飘飘的不大,应该是茶叶。  现在正好是上班时间,许毅没有拆茶具,而是拆开了茶叶的包裹。  里面只有一个巴掌大的小盒,盒子就是普通的铁盒。  铁盒是50装,表面画着青城山的景色,虽然简约,但也不失清雅。  许毅知道陈金家就在青城山附近,两人算是老乡,这也是他当时下单的原因之一。  “看上去还不错嘛。”  打开茶盒,迎面就是浓郁的茶香。  许毅虽然不喝茶,但是很喜欢茶叶的清香气。  茶盒里面,有一个三指宽的小塑料袋,装着差不多一泡的量。  “这就是那个399的明前雪芽吗?”  他举起小袋子细看,里面每一粒茶叶都是一个芽,每个芽都只有雀舌大小表面好像有一层淡淡的白毫,本身却是金黄色,托在手心里,好像托了一包金色的瓜子。  “这茶叶可真好看,不知道喝起来味道怎么样。”  许毅拿起办公桌上的水杯,把昨天剩下的半杯凉水倒进绿萝的盆里。  这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