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钰的样子,五羊先生明白,可事实就是如此,他大赵皇室的团结,绝对是空前的,当年,前太子作为储君,其余八位皇子,都是他的手足兄弟。
或为文,诗书礼仪,或为武,领兵征战沙场,纵横无敌,或为杂,交游天下,活络众生,或为顺,镇守一方,夜不闭户。
当年那一代人,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九龙护国。
可奈何,世事无常,老皇帝昏庸无道,大赵帝国在其任上之时,就已经风雨飘摇,纵然九大皇子尽力弥补,但大赵还是越发臃肿混乱起来了。
而随着老皇驾崩的那一刻,整个大赵就好像是病入膏肓的老者,就只剩下了一口气。
可纵然是如此,大赵都还是有机会的,前太子乃九龙之首,他的才学实力,足以稳固整个大赵。
然而,不过数日时间,孤独家造反,将当时京都的重臣,一一屠戮,尽管很快就被诸王平息,但这个罪责,终究还是牵连了太子殿下。
当时,前太子自感罪孽深重,自封东宫,幽禁京都,可偏偏那个时候,世家势力暴起横行,豪门肆虐,百姓苦不堪言。
太子被废,诸王并世,尽力维持,然,终究是力所不逮,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的处置,又岂能会有人信服呢?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大赵本身就风雨飘摇,而诸国呢,也自然就看到了这个机会,东齐,西楚,南燕,北魏,大举入侵赵国,想从大赵的身上,狠狠的撕下一块肉来。
战争伊始,四方边境的大军,就都被打崩,四国更是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各自占据了大赵的一州之地。
大赵九州之地,近乎于一半,沦为敌手。
那时,除了宸王和晋王赵宇毅所领的十万大军之外,其余的军队,或听调不听宣,或者干脆就依附在豪门世家的名下。
如此危机之际,诸位皇子束手无策,眼看着大赵帝国,就要在他们这一辈灭亡,以赵皇为首的皇子,想出了一个无比疯狂的计划。
一个足以骗过众生的骗局,八大皇子,以身为棋,引天下各方势力入局,最后以四人付出性命为代价,将大赵从那无尽的深渊当中,给拉扯了出来。
仅是谋划商定的第二日,各大皇子王爷,纷纷离开京都,朝着大赵的四方而去。
而就在他们抵达目的的那一刻,就已经亮了底牌,能够以军队之力,阻挡一切的皇子,比如赵皇,以及宸王,他们亲率大军,迎战一方之敌。
而其他的呢,就比如二皇子,六皇子他们,他们不能在战场上纵横捭阖,那么,他们可以借势而为,一时间,三大王爷公然反叛,宣称他们要聚兵称帝,重拾大赵之威。
此事发生之后,各国对大赵的进攻,猛然停了下来,大赵老皇虽然昏庸,但赵人却依旧是尚武的。
他们所占领的一州之地,本就难以消化,如今,正好趁着赵国诸王之争,彻底的消化了这些土地。
于是乎,这些国家之人,就好像是看戏一样的,一边消化着占领的地方,一边笑话赵国的混乱惨烈。
大赵的灭国之威,好像在这一刻停滞了起来。
也就是趁着这个时候,诸王赶紧的发展自己的势力,并积极的和世家豪门交涉,不过月余时间,三位娶了世家之女的皇子,身边就有了超乎寻常的实力。
数万乃至于数十万的大军不等,钱财,武备,粮食,也以极快的速度充盈起来,然而,不得不说,这些皇子是会搞事情的。
就在宸王和赵皇两人举起驱逐敌寇,以军功登基上位的口号之后,局势一下子骤变了起来。
世家豪门虽然势力很大,但终究是相互制衡的,王家,谢家,郑家,李家,赵家,各自争端不断。
也正是因为制衡,又在几位皇子的拉扯下,一个不成文的协定,开始了。
驱逐敌寇者,为皇,擅自上位,诸王共讨之。
也就是因为这个理由,大赵帝国对诸国的反抗开始了,尤其是在宸王和赵皇两人的势若破竹的攻势下,世家豪门的大军,也不得不全力而战。
可世家终归只是世家,他们麾下,有掌军者,也有勇将高手等等,但却没有那统御诸军,战略决策的统帅啊!
故而,纵然是几大世家合力,也才勉强的将东齐和南燕给赶了出去,而他们付出的代价呢,却是几乎将大军的力量给耗尽,在此后面对赵皇大军的时候,根本就无法反抗。
而这,也是他大赵世家如此强大,却没有掌军的最大原因,当年他们积蓄的力量,都被诸王争斗之中给打没了!
当然,不是说,打到后期,世家之人就发现不了,可奈何那仗都打成那个样子了,血仇已成,纵然是世家豪门,也不敢轻易退缩了。
后面,四国各国眼看着打不动,再耗下去,他赵国是没了,但他们也会被拖得不轻,再说了,一州之地,他们占领了这么久,该弄走的东西,早就弄走了。
何至于非要将国力耗在这里不是?
诸国撤军了,大赵的灭国之危,也算是暂时的消失了,而在世家豪门的眼中,接下来,可不就该开始掀起诸王的争斗了。
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宸王赵宇政和赵皇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