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今天哥买单(1 / 2)

1979年10月7日,星期日。

王朗一大早就安排了王建军、王建平、李志刚和张和平四人先在龙岗生产队里收购松子和榛子。

榛子的定价是每斤02元,而松子则是每斤1元。鉴于四人之前都有收购鸡蛋的经验,王朗对他们很放心。

在交代完后,玩王朗就开着拖拉机拉着小花和王卫兵直奔扶松县城而去,但是在路过公社收购站时,便好奇地停了车。

“你们两个先在车里等着,我出去看看。”王朗从车上跳了下来,直奔废品站而去。

他先是走到收购站外的小黑板前查看,但上面并没有列出松子和榛子的收购价格。

于是王朗走进了收购站。

“同志,我想打听一下,咱们收购站收松子和榛子价格是多少?”王朗进入收购站后礼貌地问道。

“你等一下啊!我查一下。”坐在桌子后的年轻工作人员翻开了一本小册子查找起来,片刻后回答道:“目前榛子的收购价是每斤02元,松子是每斤07元。”

王朗听后点点头,继续问道:“那来卖松子和榛子的人多吗?”

年轻的工作人员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刚来上班没几天,不太清楚。”

就在这时,一名看起来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从后门走了进来。年轻人立刻站起身来恭敬地喊道:“师傅”。

中年人点了点头,在另一张桌子后坐下,端起搪瓷缸喝了口水。

“师傅,这位同志问来咱们收购站卖松子和榛子的人多不多?”年轻人随即向中年人转述了王朗的问题。

中年人抬头打量了王朗一眼,然后问道:“你是哪个单位的?问这些做什么?”

王朗笑着说道:“我是龙岗生产队的,想了解一下松子和榛子的价格。”

“如果你们手里有松子和榛子,可以送过来。我们今年的收购任务还没完成呢!”中年人淡淡说道。

“好的。”王朗点点头离开了收购站。

王朗从中年男人的口中,得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那就是,今年各生产队的社员们还没开始大规模向收购站送山货。这意味着他们还有时间加速收购进程,赶在这些社员之前将山货送到收购站之前给收下来。

此时,道路两旁的树叶已泛起金黄,每当风儿掠过,便纷纷扬扬地飘落,宛如一场金色的雨。

王朗开着拖拉机到达扶松县城时已经快上午十点了。他轻车熟路地将拖拉机停在了红星旅社的后院。

当前台服务员要求出示介绍信时,王朗从容地亮出了自己的作协证。证件的含金量不小,一切手续随即变得简单起来。

稍作休息之后,王朗便领着小花和王卫兵前往不远处那家国营小餐馆吃饭。

“同志,给我们来三碗馄饨。”王朗走到付费柜台前,熟练地点餐排号。

“六毛钱加上三两粮票。”服务员迅速回应道。

王朗从口袋中掏出钱和粮票递了过去,服务员接过并开具了一式两联的小票。

小票上有号码,等叫到你的号码时,就可以凭票取餐。

县城就是不一样,下馆子的人真不少,王朗他们等了十多分钟才排到他们。

吃完饭后,王朗就带着两个小花和王卫兵去了抚松县的百货商店。

抚松县的百货商店有两个,一百货和二百货。

王朗他们先去了最大的一百货,这座二层楼的建筑内琳琅满目地陈列着各种商品。一楼主要销售日用品、食品以及家用电器和自行车等实用物品。

而二楼则摆满了各式服装、鞋帽、布料以及床上用品等商品。

很快,王朗一行人便来到了炒货柜台前。这里琳琅满目地摆放着花生、瓜子、蚕豆、板栗、松子、榛子等诸多炒货,令人目不暇接。

特别是瓜子,竟然因其不同的品种和口味细分出了十多种选择。

王朗的视线忽然被货架上的一块牌子吸引——“傻子瓜子”。

对于熟读《邓公传》和《邓公文选》的他来说,这个“傻子瓜子”绝不陌生。

年广久,这位被誉为“华国第一商贩”的传奇人物,其商海沉浮的故事甚至曾三次被邓公在谈话中提及。

他在1976年便凭借卖瓜子赚取了上百万元的巨额财富,却也曾三次身陷囹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个体私营经济的代表人物,年广九与其创立的“傻子瓜子”品牌的命运起伏,无疑成为了中国个体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同志,请问这个傻子瓜子多少钱一斤?”王朗带着好奇询问道。

“176元一斤。”售货员回道。

“那旁边这瓜子呢?”王朗又指向另一种瓜子继续询问。

“那种是24元一斤。”售货员稍显不耐烦地答道。

“好的,那就给我来一斤傻子瓜子吧。”王朗指着傻子瓜子说道。

(在七十年代,购买瓜子并不需要额外的票据。)

当服务员正在为王朗称量瓜子时,他顺手指向一旁的松子,问道:“同志,这个松子的价格是多少?”

售货员却显得有些不耐烦,双手叉腰,瞪视着王朗,语气生硬地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