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3章 惹祸(1 / 2)

母子二人又绕了几条街,这才来到一处小巷。

老娘再次用余光观察前后,确定没人跟踪,这才敲开左边的第三间院门。

开门的是一个年轻伙计,看到老娘后,顿时惊喜的说道:“嫂子好!”

老娘并没搭话,只是微笑着点头示意,便拉着张义走进了小院。

张义才迈步跨进院门,从门后就闪出两个人,也齐声说:“嫂子好。”

这就让张义感到诧异了,这家到底干什么的?一个负责开门,左右还暗藏两人,看二人刚收起的匕首,分明是防备着贼人进来。

待进入小院后,张义环顾四周,这才看清整体结构。前后共分为两个院子,从打开的正房大门,能一眼看到前院贴墙有几个货架,货架上摆放着各种铁器农具,同时还传来叮叮当当的金属撞击声。按照张义的猜想,这应该是一家铁匠铺。

伙计热情的将母子二人领进了西厢房,待进入房间后,老娘很自然的坐在主位上,张义则懂事的没有就坐,而是乖巧的站在老娘身后。

伙计一边招呼同伴去沏茶,一边让母子二人稍待,说这就去请东家。

只过了片刻,就听门外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嫂子来了?”

话音刚落,门外走进一位身材魁梧,面部黝黑的大汉。尤其脸上爆炸式的络腮胡子,让张义不禁想起三国时期的张飞。

张母并没有起身,只是向来人轻点了下头,又手指着旁边的椅子,示意大汉坐下说话。

张义这才发现老娘自从踏进小院,整个人的气质为之一变,举手投足多了一些威严。

张母转头对身后的张义介绍道:“张义,见过你李叔。”

张义哪敢怠慢,忙作揖向这位李叔问好。

“长的可够快的,上次还是远远的见了一面,才这么高。”李叔打量了一下张义,边说边用手比划。

“就知道长个子,也不长心眼。”直到此时张母才露出微笑。

只是寒暄了几句,张母便开口说道:“长话短说,今日来见你为两件事。其一,带孩子来认认门,以后有个什么事,他也知道该去哪儿,该找谁。其二,最近城里可能不太平,那些事情先收收。具体啥时候过去,听我的信。”

“可是有什么不对?还是下面那帮小崽子又闯祸了?”李叔好奇的问。

“现在还不好说,等等看吧。行了,就这几句话!”说完,张母也不耽搁,带着张义起身就往外走。

李叔认识张母多年,自然知道对方是个率真性子,也没出言挽留。只是从怀里抓了一把碎银,塞进张义手里,只说是当叔叔给的见面礼,必须收下,张母见此倒也没阻拦。

等走出小院,张母又带张义穿小巷绕到前面的武威大街上,指着李家铁铺的门脸,让张义牢记这里的前门,万一有什么事情发生,可以来这里躲避。

张义满腹疑团却也知道,不是询问的时候。又跟着老娘往前走,在不远处一个货郎那里买了一包水粉,走出不远才让张义记住刚才那个货郎,那人姓韩,以后叫韩叔即可。

就这样,母子二人走走停停,直到中午才回到家中。

与此同时,北枢密院在析津府的驻地内,萧思贤正在听着属下的汇报。

“禀特使,属下翻阅了全城官吏的名册,知晓二十万石粮食入库消息的共计五十二人,其中咱们契丹人三十九人基本可以排除嫌疑,另外汉人十三人,依照情报,这些人中,又有十人与宋国有深仇大恨,也可以暂时排除在外。剩下三人,属下认为有重大嫌疑。这是三人的信息,请您过目。”下属恭敬的双手捧着一张纸。

萧思贤接过名单,随口问:“对比过字迹了吗?”

“对过了,但三人书写的公文都不多,难以判断。”

良久,萧思贤一声轻笑:“给这三个人下帖子,就说本官邀他们明天来府上饮宴,畅谈诗词文章。”

属下口中称是,转身出去传令。

晚,张家。

一家三口吃完饭,老娘去厨房洗碗,张义给老爹端了一杯热茶,顺势坐在旁边。

老爹端起杯喝了口茶,扭头问张义:“今天跟你娘送东西,都见到谁了?”

“爹,孩儿见了铁匠李叔和卖杂货的韩叔。”张义老实回答。

“恩,知道为什么让你见他们吗?”

“孩儿问过娘,但娘让我问爹爹您。”

老爹这才抬起头,仔细打量面前这个儿子,不知过了多久,一声轻叹:“哎,我儿大了,有些事情该知道了,免得遇事慌乱。”这才缓缓说出,当年的往事。

张父叫张培德,张母叫刘思雨,二人既是邻居,又是从小定下的娃娃亲。只因一场蔓延全县的瘟疫,让两个孩子变成了孤儿,那一年他们才六岁。靠着沿街乞讨,一路流浪到东京,后被朝廷办的居养院收养。

老爹还清晰的记得,那是一年夏天,居养院里来了一位面白无须的大叔自称叫喜福,慈祥的问几个孤儿想不想出去做事,不仅能吃饱穿暖,还有工钱拿。

张培德当然愿意了,居养院虽说饿不死,但想吃顿饱饭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随后那个大叔从居养院里挑走几个孩子,其中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