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看得出来朱元璋对他十分的器重。
虽然看似是为了惩罚他,把他分配到边疆做了县令。
但是别人看不出来他李善长还看不出来吗?
这看似是一种惩罚,实际上是一种考验。
因为文启所提出的改革的方案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了。
根本不可能直接的推行。
所以必须要先从小地方开始试点。
等试点成功之后,再找机会推行。
所以文启能不能成功,对于朱元璋来说十分的关键。
对于文启自己,也是十分的关键。
如果文启接下来几年里面能够完成改革,让整个解县的发展远超之前。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朱元璋一定会对文启大加赞赏。
甚至光速提拔。
等到那时候他们再想要解决文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关于文启的改革方案,李善长也听说过不少。
他饱读诗书,本该对一个小孩子提出来的理论嗤之以鼻。
毕竟古来圣贤一直想要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案。
甚至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
但是一直以来的朝代轮换告诉他们世界上根本没有最好的政治方案,只有相对不坏的方案。
但是对于文启的理论李善长之前倒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历来的史书上面也没有听说过文启的方案。
但是他不得不承认文启的方案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至少要比现在的方案好些。
而且刘伯温对于文启的器重也证明了这一点。
李善长最害怕的人除了朱元璋就是刘伯温。
他和刘伯温之间倒没有多大的仇。
但是他一直视刘伯温为最大对手。
因为刘伯温实在是太聪明了。
凡是刘伯温所说的事情十有八九都是对的。
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对于刘伯温更加的忌惮。
谁会愿意留一个比自己聪明的开国元勋留在身边呢?
李善长也知道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在两人的斗争中略胜一筹。
如果不是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忌惮,恐怕这丞相之位这就是他的了。
但是即便如此,李善长还是觉得刘伯温是自己最大敌人。
可刘伯温对于文启的态度是十分的看重。
甚至不只是看重,二人关系的亲密在朝堂之上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所以李善长对于文启的忌惮又多了几分!
如果一个人让刘伯温如此的器重。
那么没有人敢于随便的轻视。
“老师,现在怎么办?”胡惟庸问道。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徒弟。
也是政治的盟友。
二人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就已经结了缘。
一直以来,胡惟庸也是李善长在朝堂之上最密切的盟友。
而且朱元璋也十分的器重胡惟庸。
李善长也能看出来朱元璋对于胡惟庸有提拔之意。
这对于他来说自然也算是好事。
但是他仍有诸多顾虑。
首先朱元璋是一个疑心尤其重的人。
他越是拼命举荐,朱元璋越不会同意。
其次,便是要小心杨宪文启之流。
权利就这么多?
大家是不是能够共享的?
有人上去就代表着有人下来。
所以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李善长都想要除掉文启。
李善长思考了片刻。
“或许这是一个机会。”李善长轻声说道。
“机会?”胡惟庸问。
他虽然位高权重,但是现在对于李善长还算是尊重。
所以说话的语气也是十分的恭敬。
李善长点了点头,:“说不定我们刚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处理文启!”
胡惟庸思考了片刻,不是很明白李善长的意思:“请老师明示!”
李善长看了胡惟庸一眼。
“唐鹏和在信里提到了一点,说他是出了公堂之后被一群黑衣人打伤了。”
“你说这些黑衣人是谁?”李善长暗示道。
胡惟庸思考了片刻:“是文启的人,又不是捕快,大概率是文启前些日子招安的黑虎寨的人!”
“嗯!”李善长点点头。
“那你说他们为什么蒙着脸?”李善长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
“蒙着脸自然是因为文启想要让他们摆脱罪责。”胡惟庸 立刻答道,同时有些明白李善长的意思了。
“老师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搞一个文启和土匪勾结,欺负我们大明官员!”胡惟庸说道。
“怎么能叫土匪呢?”李善长露出一个冰冷的微笑。
“叫乱党!”
此话一出,胡惟庸的脸色顿时肃然起敬起来了。
整个大明要论聪明,他知道自己的老师排不上号。
尤其是比之刘伯温是远远不如。
但是要论政斗水平,他可是第一人。
整个朝堂之上一半都是他的势力。
刘伯温根本不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