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 124(二更)(3 / 5)

[武周]问鼎 千里江风 4181 字 4个月前

为实在的战功奖励。”

李勣顿了顿,继续说道:“此前她被敕封为熊津大都督的时候,朝臣反对的声音能很快被压制了下去,陛下是应该知道原因的。归根到底,那是因为不仅长史出自陛下的委任,就连参军都由陛下下旨敕封了,也就意味着,这个大都督并没有那么名副其实。”

他字字笃定:“可如今这份赫赫战功摆在面前,公主应当堪配开府了。”

李治扶了扶额头。

也不知道他这一瞬间的动作,到底是在阻挡本要落在脸上的雪花,还是因英国公的这句结论不合心意,所以避让开他的目光。

但在最后他还是转头问道:“英国公就如此看好安定公主?”

自打李唐建立以来,“开府仪同三司”就已经极其罕见了,也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变成了对于有功大臣的文散官头衔重赐。

可很显然,从英国公口中说出的这个“开府”,绝不是一个虚名!

按照李勣方才的那番话往下推论,他分明是在说,当熊津大都督府本就位于海外的时候,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官员自行委任的方式,反而容易控制住局面。

而这个开府的权柄,非安定公主莫属。

不过这样一来,虽未封王,在实际意义上却已差不多了。

要不是李勣提建议向来委婉,就按照他所问的第一条问题,李治都怀疑他还想说——

要不然把高丽也给划进熊津大都督府算了吧。

但奇怪的是,李治下一刻听到的却是英国公有些果断的回答:“陛下这话说的有些不对。”

李治投回了一个诧异的目光。

英国公他都支持公主开府

了,还叫不看好安定公主?

李勣显然看明白了陛下的疑惑,“我的意思是,与其说是我看好于安定公主,还不如说是邢国公更看好于她。”

他一边将那份军情战报给还了回去,一边说道:“我也算跟邢国公在早年间就有交情,对他的有些想法也能勉强揣度出个一一来。那么不如我们做个设想,如果他这封战报换一个写法,会是什么效果。”

李勣并没有让李治来猜,已自己缓缓往下说了下去,“这战报的开头他就该写,他已如同陛下所期待的那样,和安定公主这位熊津大都督南北合击,覆灭高丽权臣渊盖苏文于蛇水。高丽随之亡国。”

“只可惜在此战之中,任雅相和庞孝泰不幸身故,但唐军还取得了以下战果,加上兵员消耗不多,不至于造成过大的财政压力。”

再后面,才是那一串由苏定方和李清月两路打出的战绩。

李勣念完后转头朝着李治问道:“如果您收到的是这样的一封战报,您觉得这其中有谎报打压之处吗?”

李治摇了摇头。

或许有,但也可以说没有。

因为这才是常规军报的书写格式——先将收到战报之人最想知道的战事结果摆在最前面,不让人去猜测,而后才是战场上交战的具体情况。

相比之下,苏定方写的那封……

更像是故事的描写手法了。

“陛下是不是觉得,当邢国公写到他们被渊盖苏文拦截在蛇水以北,又恰逢两位行军大总管病故的时候,心都先被揪起来了?”李勣叹了口气,“不瞒您说,我方才也是这样想的。”

“不过若要我说的话,这可能不全是因为邢国公有惜才之心,也是因为……他在任雅相和庞孝泰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李治:“他……”

“陛下先不忙着说什么他不会到这个地步。”李勣认真说道,“对于武将而言,就算是倒在胜利之前也绝不会是遗憾,甚至若是陛下需要有人负责统领兵马的话,老夫如今也敢亲自上阵!”

他缓缓出声,似乎生怕李治听漏了半个字,“将领怕的,是后继无人啊。”

随着地域的扩张,边境与外族衔接的地盘也就越来越大,可此前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都已经或是战死或是老死。

到了往后,到底要由何人来坐镇边陲,保护大唐平安呢?

这份有感而发的唏嘘过于沉重,竟让李治在一时之间没敢去接。

他又已听到英国公继续说道:“您没有发现,您麾下的番邦将领也越来越多了吗?”

李治的脚步微微一顿。

“能用番邦将领不是坏事,甚至是君王有容人之量的表现,但若是番将太多,又成取祸之道了。反倒是安定公主,哪怕再出一个天生将才,她也不会走上天策上将的最后一步,而是陛下安定八方的支柱。”

英国公不带一点停歇地说出了自己的结论,“所以我和苏将军的看法一致,您与其纠结于到底要不要给予

重赏,还不如真将她栽培成大唐的一方主帅,作为我与邢国公等人陆续退场后的接力之人。若是一场战事不够的话,不如给她更多的机会。()”

大唐正在用人之时,又怎能因为一些“并无前例?()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的理由,就错过一个最合适的人选呢?

这句万分恳切的话,让李治都不由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