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准备在蓟县办学吗?”这里头有第一次听说这个事情的人,就有些好奇的问道。
在这里头的王望山和严翎是知道这个事情的。
王县令是他们王家的人,康王要在蓟县办学第一个绕不过的就是王县令,他的族叔把这个消息传回家中,作为王家子弟的王望山自然是知道这个事情的了。
他们家里知道这个事情,自然是要往国公府那边递消息。
而严翎作为严家的子弟,也会在第一时间知道蓟县那边的动静,自然也知道康王要在蓟县办学的事情了。
其他家族的人消息没有来得这么快,就还不知道这个事情而已。
第104章 先立个小目标!
“是有这么个打算,也正在筹划当中了。”既然决定在这里提出这个事情,韩凛也没打算隐瞒了,这个事情早晚大家都会知道的,不如他这个主事人亲自在这里公布,也省得有人回头在他背后歪曲事实。
深知在这个时代名声的重要性,所以在做这个事情之前,就连做这个事情的借口他们都找好了,这个理由也是与他们家傅老师商量后决定的,保证让国公府以及北地的这些家族、甚至是远在京城的便宜哥哥和朝中的官员们都找不出他的半点错处出来。
“咱们北地动荡这么多年,人才流失太严重了,我们这里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落后于南方长达百年之久。要想让咱们这个地方变得更好,就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努力,来完成这件事情。本王现在做的,不过是尽本王的一点绵薄之力而已。”韩凛知道他说的这一番话是站在了大义的这一段,说的也是事实。
关于这一点,不管是在座的所有年轻人,还是在楼上包厢里的长者们都是很认同的。
一直以来,他们北方不如南方良多,朝中当官的官员里头,十个里头有九个就是出身南方的人,他们北地的学子太少了。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北地这里动荡,胡人不时的侵扰他们,常年的战争使得他们这里的人都跑光了,许多地都荒着没人种,他们也很苦恼啊!
而且常年打战,他们这里穷得很。人一穷,肚子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心思读书了!
如果他们想要奋起追上南方,就需要一个这样的领头羊来带领他们把北地搞好起来。倒不是说国公府做不了这个领头羊,而是国公府是武人出身,看问题的眼光和读书人不一样。
就是,不知道这位从京城来的康王爷,能不能当得了这个领头羊了,在楼上各个包厢里的长者们同一时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王爷说的对,我们北地这里,落后于南方太多了。”王望山叹了一声,说道。他是去过南方做生意的人,他比这里许多没去过南方的人,对南北的这个差距有更深的印象。
倒不是说他们北地就不好了,而是如果他们北地能和南方一样的搞好起来,那岂不是更好吗?
“对吧?想必你们许多人都是认同本王的这个话的。正是因为北地不如南地,我们才更要齐心协力,一同努力建设好这个地方了。”韩凛并不知道楼上的包厢里还藏了许多人,他能看到的就是在大堂里的这些人的表情,不难从王望山他们的脸上看出认同来。
“我们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不仅仅是会读书的人,还需要会各种手艺的,比如说打铁,锻造工艺的人才;懂得如何挑选良种,种出更耐寒更高产的农人;懂得盖房子的工匠;能够给人治病的大夫,都是我们目前欠缺以及需要的人才。要怎么打出更好的铁,怎么种出更好的地、更多产的粮食,盖出更牢固的房子,这些都是一门学问来的。”
“所以本王在蓟县办的这所学院,除了开设算学一科之外,还会有工学和农学、医学等等这些学科。工学和农学,顾名思义就是专攻工艺制造的学科,农学就是与农业相关的学科。医学,就更容易理解了,就是专攻医学学习与研究的学科。”
“如果我们这里有一支强大的大夫队伍,万一以后咱们这里要发生战事,就不用担心战场上没有大夫救人了不是?能多救助回一个士兵的生命,咱们就少一份伤亡,在战场上就多一份胜算。而且,这些士兵,他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是妻子的夫君,都是小儿的阿爹,能多救回一个人,咱们挽救的就是一个家庭,能那些苦等的亲人能等到他们盼望的人回家,大家说是吧?”韩凛所提到的这些算学和工学还有农学这些学科,在这个时代都是比较偏门的学科,但是都是一些比较实用的学科。
不管是是他从前的那个世界,还是在现在的大召,这个国家的读书人都是更专注于文科,对算学和工学医学这些学科并不重视。而韩凛之所以对这些学科下手,也是因为他知道现在的科举是掌控在少数人的手上,他还不打算去动那一块。
因为如果他只是培养几个打铁的、种地的,学医的人才出来,这些大家族说不定还会支持他搞教育事业和北地大建设了。但是如果他敢跑去动科举那一块,想也知道这些大家族里的人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的,怕是他这个学院也很难在北地这里办得起来。
左右这个事情他也不着急,慢慢的来就是了,先把这些种地打铁的人培养出来,把地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