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西行,至火焰山,烈焰腾腾,遮天蔽日。山神告曰:“此火乃八百里红焰,唯铁扇公主之芭蕉扇可灭。”悟空闻之,怒形于色,誓借宝扇,以渡难关。
遂至翠云山芭蕉洞,求见公主。公主见悟空,怒目圆睁,叱曰:“汝乃那妖猴,毁我儿红孩儿修行,安敢来此!”悟空笑曰:“昔日之事,皆因红孩儿阻我西行,实乃天数。今我取经心切,望公主赐扇一用,以熄烈火。”
公主冷笑,挥扇一扇,狂风骤起,卷悟空万里之外。悟空神通广大,瞬息即返,笑道:“区区小术,何足挂齿?”公主怒不可遏,再扇之,悟空借定风珠之力,屹立不动。公主大惊,急入洞府,闭门不出。
悟空心生一计,化作飞虫,潜入洞中。见公主正对镜梳妆,遂附于镜上,窥其动静。公主忽觉镜中有异,怒喝一声,镜碎而悟空现形。公主大惊失色,欲取兵器,悟空已抢步上前,夺其芭蕉扇。
公主惊呼:“还我宝扇!”悟空笑道:“待我灭了火焰山之火,自当奉还。”言罢,腾空而起,直奔火焰山。
至山前,悟空运扇一扇,烈火顿消,山风习习。悟空大喜,正欲再扇,忽闻背后风声,铁扇公主已至,挥剑直取悟空。悟空挥棒相迎,两人斗在一处。
公主剑法精妙,悟空棍法凌厉,一时难分高下。悟空心中暗想:“若久战不下,恐误取经大事。”遂心生一计,佯败而走。公主紧追不舍,悟空忽转身,一棒打向公主手腕,公主吃痛,宝剑落地。
悟空趁机夺下芭蕉扇,再扇火焰山,烈火尽灭,山川复绿。悟空大笑:“公主,今火已灭,吾等可西行矣。”公主面如死灰,恨恨不已。
悟空欲还宝扇,忽见红孩儿自天而降,手持火尖枪,怒视悟空。悟空笑道:“红孩儿,汝来何干?”红孩儿喝道:“妖猴,还我娘亲宝扇,饶你不死!”悟空笑曰:“汝等若阻我西行,休怪吾棒下无情。”
言罢,悟空与红孩儿战在一处。红孩儿火术高强,悟空棍法精妙,二人斗得难解难分。公主见状,欲上前相助,却被悟空一棒震退。
正当此时,观音菩萨驾云而至,喝止二人。菩萨曰:“悟空,红孩儿已皈依我门,汝等何故相争?”悟空躬身施礼,道明原委。菩萨微笑,曰:“红孩儿,汝母因汝受难,今汝当助其解脱。”
红孩儿闻言,收枪跪拜,道:“弟子愿遵师命。”菩萨遂取净水一瓶,洒向公主,公主心中怒火顿消,恢复常态。
悟空见状,大喜过望,上前归还芭蕉扇。公主接扇在手,感激涕零,曰:“多谢菩萨点化,吾母子得以团聚。”言罢,与红孩儿一同拜谢菩萨。
菩萨点头微笑,曰:“悟空,汝等可继续西行,勿再耽搁。”悟空遵命,与师父师弟一同谢过菩萨,踏上征途。
自此,悟空与铁扇公主、红孩儿之恩怨化解,火焰山之火亦成过往云烟。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历经磨难,终得正果。而悟空与铁扇公主之战,亦成为后世传颂之佳话。
悟空一行,西行数日,又遇一难。乃是一国,名曰女儿国,举国皆女,无男丁之属。其国王闻唐僧师徒至,心生爱慕,欲招唐僧为婿,以续国祚。
唐僧闻讯,大惊失色,急召悟空等商议对策。悟空笑道:“师父勿忧,待俺老孙前去与那国王分说,令其知难而退。”唐僧点头应允。
悟空化作一游方僧人,入女儿国都城。城中女子,皆着彩衣,面若桃花,见悟空来,皆投以好奇之目。悟空直奔王宫,求见国王。
国王见悟空,心生欢喜,欲以礼相待。悟空直言来意,道:“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往西天取经,路经贵国,不意惊扰圣驾。然贫僧乃出家之人,身负取经重任,不可贪恋红尘。望国王慈悲,放我师徒西去。”
国王闻言,面露难色,道:“朕久闻大唐高僧之名,今得一见,实乃三生有幸。然朕之国中,无男丁以继血脉,朕欲招圣僧为婿,以保国祚永续。望圣僧体谅朕之苦衷。”
悟空笑道:“国王差矣。天下之大,岂无男儿?况乎取经大事,关乎苍生福祉,岂可因儿女私情而误?贫僧斗胆,请国王三思。”
国王沉吟片刻,道:“圣僧言之有理,然朕心意已决,不愿更改。圣僧若执意西行,朕亦不拦,但请留下一物,以作纪念。”
悟空心知国王之意,乃拔下一根毫毛,吹口气,化作一假身,留于宫中。真身则悄然返回,告知唐僧等计策已成。
唐僧闻言,感激不尽,遂率众徒继续西行。而女儿国国王,见那假身唐僧,虽知非真,却也聊以慰藉,自此一心治理国事,不再提及招婿之事。
悟空一行,又行数日,历经千辛万苦,终至西天雷音寺。佛祖慈悲,赐以真经,并赞唐僧师徒功德无量。唐僧师徒拜谢佛祖,满载而归。
归途中,悟空回望来时路,心中感慨万千。昔日之战铁扇公主、女儿国之难,皆成往事。而取经之路,虽艰难险阻,却也让他悟得许多佛法真谛。他深知,这世间万物,皆有定数,唯有心怀慈悲,方能渡人渡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