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将军病得很重,你写封信,让郭芸兮跟着王妃一起回来,陪陪她祖父,老人家一直念叨她”,朱有炖道。
妙锦心有愧意,“我也去看看郭老将军吧”。
“先写信”,朱有炖的声音缓和了些。
朱棣登基前去看望郭英,郭老将军老泪纵横,一直说对不起殿下,跪在地上不肯起来。
朱棣十分动容,派去了最好的御医给郭英治病。
但是,郭英的病始终不见起色。
从郭老将军家出来,妙锦的心情十分低落,郭英病入膏肓的样子直在她脑子里晃来晃去。
朱有炖不禁瞟了她一眼,正想安慰几句,忽听得有人高声叫卖,走近一看,才发现刚是出炉的糯米糕。
妙锦沉浸在郭老将军的病情中,见到朱有炖递过来的糯米糕,欢喜地接到手里,先咬了一大口,两腮顿时鼓起,软糯清甜,口齿生香,她边吃边点头,“好吃”。
中午,吃饭和休息加在一起,一个时辰。
下午继续上课。
朱有炖让妙锦挑一个最高兴趣的问题,作为下午讲课的主题。
妙锦略一思索,写下自己的疑问:今上和王妃为何闹矛盾?
朱有炖给出的答案是:王妃想让今上尽快册立世子为太子,但是今上不肯。
妙锦接着问道:王妃为何着急?
朱有炖回答:世子身体肥胖,患有脚疾,走路需要人搀扶,行动笨拙,不善骑射,王妃担心今上不想让世子当储君。
妙锦又问道:今上是怎么想的?
朱有炖表示不可妄自揣度生意,三两息过后,又在纸上写道:“四伯的想法,你最清楚吧?”
朱棣的确不喜欢老大,认为老大不仅形象不佳,能力也不够?
朱有炖很快从妙锦的神情变化中获取了充足信息。
妙锦接着问道:“今上想册立老二?”
朱有炖反问道:“你觉得呢?”
王妃和朱棣在一起生活多年,对朱棣的脾气秉性、内心的想法了解得十分清楚,老二也是她的亲儿子,她犯得着如此焦急吗?
妙锦仍有一问:“不会是老三吧?”
老三也是王妃所生。
朱有炖摇头否认。
“那还能有谁?今上只有这三个儿子”,妙锦蘸了蘸墨水,再度提笔。
有些话,朱有炖不想说破,但是这丫头不开窍,很难进行下面的沟通,“如果你生个儿子呢?”
我?妙锦满面愕然。
“难道你不想生?”朱有炖逼问道。
“不,不”,妙锦急忙否认,她想生,她太想生了,可是今上的身子急不得。
朱有炖想了想,示意她伸出手腕。
妙锦用口型问道:“诊脉?”
朱有炖点点头。
她进屋取了个脉枕出来,把手放上去。
五六息后,朱有炖闭上眼,努力压抑住内心不停翻涌的惊讶。
见朱有炖面色凝重,妙锦吓得心跳加速,“怎么样?”
朱有炖睁开眼,摇摇头,端起手边的温水喝了一口,方缓缓吐出两个字:“无碍”。
“是否需要调养?”妙锦追问道,为了怀孕,再苦的药她也能喝进去。
“不用”,朱有炖拿起一撮鱼食,扔进琉璃瓶里。
他定了定神,看向对面,一双妙目,如清水般澄澈,正望着自己,眸光流转,说不出的楚楚动人。
朱有炖侧眸看向别处,四伯这是几个意思?不喜欢妙锦?
这丫头的名声已经受损,得谋个正经的职位方为上策。
“世子的嫡长子深受今上喜欢,你如果顺利当上皇长孙的师父,眼前的困局便可自行化解”,朱有炖语气淡然,“表明你无意争夺储君之位”。
晓得了,妙锦直到此时才完全明白,这场权力博弈的来龙去脉。
她到现在都尚未怀孕,怎么可能对太子之位心存幻想,王妃紧张过头了。
朱棣已经说得很明白,他之所以迟迟不册立太子,是希望等嫡长孙再长大些。
如果嫡长孙文武双全,那就完全可以弥补世子的缺点,确保大明皇位得以顺利传承。
妙锦立即表态,“我愿意支持世子,他在坚守北平期间确实表现出色。而且世子妃也是个极为出色的人,懂事,能干,善解人意,爱读书。”
“你看好皇长孙?”朱有炖再次确认道。
妙锦郑重地点头,从四岁的孩子身上,能看出什么呢?这无异于一场豪赌。
但,这虽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唯一的。
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王妃和今上一直这样僵持下去。
朱有炖提笔写道:“落子无悔,记住你今天的选择,不可中途更改,除非你想看到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乱发生在四伯身上”。
妙锦只得再次表态,“绝不反悔”。
解决了一个重大难题,有炖老师宣布下课休息。
课间休息结束,朱有炖给了妙锦一张表格,“明天书店开张,放假一天,后天继续上课。”
“这是我制定的下半年课程表,每七天休息两天,春节休息七天,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