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计划实行(1 / 2)

在听到是黎老先生让看的东西后,林如海收敛了脸上的笑意,然后认真的看了起来。

等到看完后,林如海神色严肃的问道:“这是谁写的?”

他其实已经通过上面的字迹认出了写下这些的人是谁,只是他有些难以置信,他知道自家儿子聪明,可是这也未必有些太聪明了。

“我写的,拿给师父看了,师父看完后说是让我拿来给父亲。”林瑾玉乖巧的回答道。

杨玄看出了父子两人气氛间的古怪,有些好奇的拿过林如海手上的纸看了起来,然后他明白了为什么林如海的表情那么微妙了。

他看看纸上的内容,然后看看那个还没他大腿高的小孩子,所以这就是黎老先生收徒的原因吗?

只是——

如此聪慧,就怕过慧易夭。

林如海在心中盘算着儿子提出的这些计划,立马明白了为什黎老先生要让儿子拿来给他了,因为这些是可以实行的。

他与一边的杨玄对视了一眼,然后带着众人又回到了屋中去。

“瑾玉,你先给我们讲一讲你这个以工代赈和以前那些有什么不同。”林如海对自己儿子说道。

林瑾玉点点头,然后将他在黎老先生那里说的那些话又说了一遍,杨玄听完后看向林如海,他的眼中全是惊讶,林如海到底是怎么养儿子的?

林如海感受到一边杨玄看过来的眼神,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但是心中却是在感慨,这就是黎老先生的教学实力吗?恐怖如斯!

林瑾玉没有注意到林如海与杨玄的胡思乱想,讲完以工代赈的计划后,他又讲起了建立土豆粉厂一事。

贾瑚听到这里眼中流露出一丝笑意,他昨日才给瑾玉说了粮仓中土豆难以长时间保存的事,今天瑾玉就给了他解决方案。

“这种用土豆加工出来的土豆粉可以长期储存,而且有着各种食用方法。”林瑾玉最后说道。

杨玄本来对土豆粉的加工兴趣不大,但是在听到可以长期保存后,他倒是开始感兴趣了:“那这种粉能存放多久?”

“最短一年,若是储存得当可以放两年。”林瑾玉思考了一下回答道。

杨玄眼中一亮,若是真的如林瑾玉说的这样,那么大梁的军队中岂不是就能再多一种粮食了。

林如海此时心中已经有了成算,就像林瑾玉说的那样,朝廷拨下来的救灾款并不多,瑾玉的这个想法确实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太子殿下和侯爷怎么看?”林如海尽管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却还是向其他人问道。

“此法不错,若是此次在苏州施展得当,那么以后在其他地方倒也能施展开来。”杨玄缓缓说道。

长平两眼放光的看着林瑾玉,然后伸出手揉了揉林瑾玉的脸:“瑾玉,你这也太聪明了吧,这个法子太好了。”

然后他眼珠子一转看着杨玄又说道:“瑾玉的这个方法在咱们大梁是第一次实行,孤自然要看看实际效果怎么样,那孤就等到这些事都弄好,土豆粉厂也投入生产后再走吧。”

杨玄一下子就看出了他的小心机,只是他对林瑾玉嘴中的土豆粉也有点兴趣,便没有再说什么。

林瑾玉在杨玄说以后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实行的时候微微皱眉,然后对着杨玄说道:“侯爷,此法虽好,却也有弊端。”

“说来听听。”杨玄见状说道。

林瑾玉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将以工代赈的一些缺点给众人讲了出来。

首先是如何防止贪污和挪用赈灾银两。林瑾玉提出以工代赈的目标是解决灾后重建工作,主要以修缮房屋河道一类的工程为主,若是在这一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监管和监督,造成部分官员挪用朝廷赈灾银两以及贪污,并且在修建过程中材料以次充好,如此一来,他们最开始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个笑话。

其次是如何防止拖欠百姓的工资现象发生。若是当地官员故意拖欠百姓的酬劳,那么以工代赈根本就做不到赈灾的作用,反而会拖垮这些受灾的百姓。

再者如何保证修缮进度和修缮质量。以工代赈目的是帮扶,但不能因为帮扶而忽视修缮进度和质量,若是一味的追求结果,最后损害了百姓的利益,那就是和最初的设想南辕北辙。

最后,以工代赈要求大量雇用当地灾民,这些的灾民的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过这一点对林瑾玉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他所处的地方是一个封建王朝,杀一儆百还是可以做到的。

林瑾玉说完后,整个房间中都陷入了安静,最终还是长平打破了这一份安静:“瑾玉这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方法实行的利弊,还是要看人啊。”

杨玄与林如海点点头赞同了长平的这一说法,然后林如海看向杨玄:“侯爷,在下觉得此法可以一试。”

听了这话,杨玄表示了赞同:“我相信在咱们这里没有人敢去动那些赈灾的银两。”

如此三言两语,便是决定了后续的事情。

第二日一早,官衙的衙役们就出动将一张一张写满字的布告贴到了城中各处,引来了许多百姓的围观。

“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啊?有没有认识的人给咱们读一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