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第400章 “那可不?但我们这买……(2 / 3)

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还有小学的。还有一些应该是家长。

在小镇考上京大确实是有这么大的排面。

秦歌上台去,先向台下鞠了一躬,然后走到准备好的讲桌后坐下。

这个布置和c大的大礼堂差不多。应该是组织者看了那个视频照着弄的。

秦歌道“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小镇很偏远、很闭塞。但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想领略这份精彩,只有一条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历是找工作最好的敲门砖。没有学历,你出去了也基本只能在流水线上打工我们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好好学习”

她讲了半个小时,最后道“现代科技发展。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会越来越重要。在你们年岁还小,还不能走出去的时候。电脑也可以是你们开眼看世界的工具。我向初中母校捐赠50台电脑,小学30台。希望能够帮助师弟、师妹们早一步接触到外界的丰富资讯。不过,上网也容易迷失自己。我捐电脑不是为了给你们打游戏、看电影的。希望大家好好利用起来。”

“另外,我会在家乡小镇设立助学金三十万,帮助家境贫寒却成绩优秀的学生完成高中学业。成绩优秀以中考考上县一中为标准,家境贫寒就以低保户的收入为标准吧。这件事,请镇上教育局的同志协助一下我。回头咱们去开一个专门的账户。”

她肯定要让人查账的。

教育局的人就在现场,立即起身道“好的,秦歌同学。我代表未来接受捐助的同学谢谢你。”

去高中演讲的题目就更直白了高考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公平

“有人说高考录取不公平,不是全国一盘棋。可是,我要告诉你们,高考对我们这些没有背景的学生,它就是最大的公平。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取士再到高考,每一次都是巨大的进步。师弟、师妹们,如今阶级已经被消灭了,但是阶层是不会消失的。什么是阶层,它是我们为之奋斗的上限。父母那一辈的上限好多都已经定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学习作为工具,去顶开这个上限,站到更高处。说得更直白一些,阶层就是今天为什么是我在这里给你们做演讲。因为,在世俗意义上,我就算是努力顶开了这个上限的人”

下头有学生举手迟疑地道“可是秦师姐,蒲松龄写了很多文章抨击科举啊,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秦歌道“没错,蒲松龄抨击科举。但是你知不知道蒲松龄其实一生都在倾心追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梦。他直到71岁依然奋战在科举的考场。”

“啊”下头一片哗然。

有些人纷纷看向各自的语文老师,这是真的

语文老师点头,是真的。

所以说有时候不要看人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啊

秦歌道“人生确实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那不是给我们寒门学子、小镇做题家的。你要是像贾宝玉一样,生在钟鸣鼎食之家。那你可以躺平,不奋斗了,也可以认为我说的是混账话。但如果不是,那最好还是抓住眼前的机会,奋力给自己搏出一个美好未来。”

她在读过的初中、小学都捐了电脑,在高中便也捐了100台。

至于捐款,那就没有了。

如今考上大学有助学贷款。上了大学只要肯下功夫,挣钱的机会那么多。

所以她只设立高中阶段的助学金。小镇上非体制内的家庭,收入来源十分的有限。

如果家里有一儿一女考上了高中,钱只够供一个孩子。

那杯牺牲的肯定是女儿。她要救助的是这部分人。

至于说奖学金,好好学习那不是应该的么为什么要格外奖励

在她这里是没有这个说法的。

回去之后,陈老师道“你这个演讲真贵啊180台电脑就是70万了,助学金又是30万。这就100万没了”

秦歌道“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可富贵还乡还能一毛不拔啊”

陈老师道“那你以后还是少回来吧,我退休了就上蓉城和首都去住。

傅宸闷笑两声,“阿姨,那您在家保重身体,我们上蓉城了。”

“好,路上小心”

秦歌在一中食堂小灶吃的午饭。开始校领导说去外头的餐馆,她说吃食堂就好,食堂大厨的手艺不错的。

这会儿是下午两点多。开上去六点,上老左会所去吃晚饭,顺便还车。

这一趟回来往返一共四天,确实没有多的时间耗在家里。

主要就是为了去给秦歌爸爸扫墓来着。

陈老师点头,“行,那你们路上小心些。”

上了车傅宸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