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五毒教(1 / 3)

虽然建立宣化司的事情很顺利,可是崇祯提出要拔款600万两白银要陕北招募十万大军的形式赈济灾民,首辅韩爌,户部尚书毕自严几个人都有些惊愕茫然,根本没有意识到陕北有赈灾的必要。历史上崇祯元年陕北大旱,演变成第八十章五毒教饥荒是崇祯元年九月份的事情。

八九月间灾民吃山间蓬草,到十月份草吃光,开始剥树皮吃,到年底树皮也剥光,饥民聚集成盗匪四处抢掠,甚至劫杀儿童和独行者吃人肉。到崇祯二年三份陕北籍官员马懋才发出奏疏,陕北饥荒的事情才广泛传开,现在还早着呢,绝大部分人根本都不知道消息。

或许作为首辅的韩爌听过一些消息,已经有一些陕北籍官员说延绥一带已经大半年没有下雨了,不过这种旱情不算严重,每年各地都有这种大大小小的旱灾,却不一定都会演变成大饥荒,也很有可能几个月后就缓解了,就是对灾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对崇祯要下这么大本钱,用这么大力气赈灾有些奇怪。

这种思路也正常,比如北京城也已经干旱半年了,不过北京城粮食本来就依赖外地供应,加上北京城富贵人物云集,不会缺买粮食的钱,旱情根本没有影响日常生活。不过赈灾总没有理由反对。

倒是新进入内阁的成基命想要表现一下,慷慨激昂地大谈特谈“兵在精不再多”,说赈灾就应该把银子全部发给灾民,何必用招募军队的办法,如果认为陕北一地的灾民不足以花费600万两白银,其他地方也有很多灾变,七月时南方杭州、嘉兴、绍兴都发生海啸,破坏民居几万间,淹了几万人,也可以从这笔钱里赈济。

崇祯只能沉着脸耐心向他解释,陕北延绥是九边重镇之一,边军聚集,民风彪悍,和别的方不一样。如果灾荒持续,就会兵变和民变叠加,一出乱子就不会是小事。用这600万两银子把灾民中强壮勇猛的人训练成精兵,对外可以抵御夷虏,对内平定叛乱,得利远比600万两多,否则本来可以为朝廷当兵的人成为叛乱,反而要从别处调兵平乱,一出一入,花费远远超过600万两。

接着重点驳斥了“兵在精不在多”的说法,指出这只是迂腐的陈词滥调。现在明朝根本没有精兵,最精的就是建虏的兵。战车时秦国那么点地盘,攻赵攻楚都能调动六十万兵力,现在攻击建虏不可能连这么点兵力都拿不出来,何况现在明朝的兵战力还不如秦国的军队。如果成基命能练出一支精兵能以少胜过完胜建虏,再来说“兵在精不在多”才有可信度。成基命还想说什么,韩爌制止了他,表示同意。王在晋当然更不会有异议,这件事就通过了。

具体的实施办法,崇祯派出之前阎应元在幽都山教导连扩充而成的已经成了锦衣卫枢锐营的一万三千两百人中抽调出一千精锐来,这一千人的队伍先快马去山西代州找到孙传庭,再和孙传庭一起去陕西找督粮参政洪承畴。让这一千精税各自招募一百人分别训练,再由孙传庭和洪承畴整合,这一千人就作为军官。

崇祯还发了一道手谕给给孙传庭和洪承畴,让他们在招募军队时,顺便找找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下落,当然捎带着李自成的堂侄李过,两个人现在都二十二岁。李自成现在还叫李鸿基,具体是什么状态也确定不了,史料有不同的记载。

有说李自成现在还在米脂县银川驿当驿卒,到了崇祯三年,朝廷为了省钱驿站削减经费成了下岗公务员,加上陕西灾荒,参加了流寇队伍。也有说法李自成因为老婆出轨,一气之下杀了老婆,又杀了要治他杀人罪的县同知后潜逃,逃到甘肃在甘肃总后杨肇基麾下当兵,在崇祯二年已巳之变时,军队入京勤王途中,因为缺饷参加兵变,成为流寇。

只要在陕西查一查就能知道是哪一种情况,如果李自成还是在米脂县老老实实当驿卒,那就招入军中监督培养,说不定还能养成一个将官。如果已经杀妻杀县官,逃到了甘肃,那正好现成的罪名直接抓起来按杀人罪判死刑就是了。

张献忠现在在延绥镇军队当兵,也是崇祯三年才成为流寇,也是同年收养了大名鼎鼎的李定国,李定国目前七岁。对张献忠是杀还是培养成将官崇祯打算等张献忠收养了李定国以后再说,等完成了陕北赈灾募军工作以后再作决定。

沈飞知道崇祯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了,等进入战时状态必要性的舆论工作扭转,崇祯就要正式和朝臣摊牌。他的校事营也要开始招募人手了,只有安剑清一个肯定不够。第一批沈飞盯上了五毒教,之前就和崇祯说起过,又和崇祯商量了一下,崇祯答应以后给五毒教封了云南土司职务,这不算什么,云南大大小小有好几百个土司,总是住在安剑清家里也不是个事,崇祯和阎应元又在京城协调一幢独立的宅院挂牌作为沈飞主管这样锦衣卫校事营比较特别的江湖司专门办公场所。

为了赶时间,这次让安剑清留在北京,交代他安心习武,禹步每天必修。沈飞和完颜萍两人穿上锦衣卫制服直接以轻功极速赶路,远胜一切快马,《龙蛇演义》里内家拳见神不坏的王超都能做到不吃不喝七八天安然无恙,何况是沈飞和完颜萍。到了第四天,就到了云南,和当地锦衣卫接触打探了一下五毒教的驻地和人事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