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铿锵有力,摧金断玉(2 / 4)

万历明君 鹤招 2945 字 1个月前

说罢,他缓得差不多,便摆了摆手:「这里不用你了,回去照顾圣母罢。」

李白泱盈盈一礼,很是识趣地退了下去。

朱翊钧看着此女的背影,神色复杂地摇了摇头。

好看归好看,可惜自己是嫁给大明朝的男人。

过早娶妻可不是好事。

万一第一胎就是儿子怎麽办?

天下焉有五十年之太子?

政治生命并不是从死亡那一刻结束的,而是从接班人彻底成熟的那一刻。

这也是古之帝王,多有父子相杀的缘故。

他既然还年轻,当然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就为日后的正事大局种下隐患。

想到这里,朱翊钧莫名其妙地拍了拍张宏,感慨道:「还是跑步好啊!」

还是得跑步!多跑步,才能免于不经意的时候,突然就中了两宫母后的暗算!

张宏进宫早,完全不明白小皇帝在说什麽。

没头没脑的话,他只好当作没听见,转而提及正事:「陛下,王阁老与礼部尚书马自强在承光殿外求见,已经等候多时了。」

朱翊钧皱眉,怎麽天天有人找。

往日也就罢了,今日他还要去视察内廷兵仗局呢。

都是提前半月说的事了。

视阅嘛,总得提前说好,让人准备——视阅不是奔着搞人去的,而是用最小的投入,让事情回归正轨。

要是一声不吭去了,那叫监察,奔着挽回损失去的,不可同日而语。

朱翊钧开口问道:「是什麽事?」

要是无关紧要,那就顺延一下,情理之中。

张大秘办事,从来不掉链子。

他躬身道:「马尚书那边,说是涉及到兵事,今晨一早便去内阁找了王阁老商讨。」

「但两位意见一时不能统一,又不愿上廷议公论,于是便联袂来寻陛下了。」

朱翊钧闻言,眉头不由皱得更紧。

两人同出一党,不想上廷议争论给外人看笑话,朱翊钧倒是理解。

但你马自强一个礼部尚书,能涉什麽兵事?

宗室造反了?太学生游街了?还是冬至祭天出什麽卦象了?

朱翊钧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不过既然涉及兵事,显然也避不开了。

他沉吟片刻,有了定计,转身向张宏吩咐道:「还要劳烦大伴再走一趟,就说,朕稍后要去兵仗局视阅,请他们到兵仗局奏对。」

繁文缛节,不能耽搁办实事。

张宏应了一声,小碎步朝承光殿快跑而去。

等人走后,朱翊钧又换了身乾燥的衣裳,这才对一旁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魏朝吩咐道:「走吧,先去兵仗局。」

魏朝连忙在前引路。

……

内廷俗称的二十四衙门,乃是十二监丶四司丶八局。

这都是内廷全资管辖的地界,只有太监管辖,外廷不让插手,全设在皇城之内。

譬如四局之一的兵仗局,便是如此。

而内廷除了二十四衙门之外,还有不少别的衙门。

因是内外合管,为了方便外朝官吏进出,便设在皇城之外,通常不列于二十四之中。

譬如军器局,便是如此。

方才所提及的兵仗丶军器两局,则是如今大明朝制造火药丶研制火器的两大源头。

同时也是朱翊钧近日关切的诸事之一。

因军器局在宫外,人多眼杂,皇帝视阅不便,今日自然是来到了兵仗局。

兵仗局作为二十四衙门之一,油水还行,毕竟掌管着一库两厂——分别是军器库丶盔甲厂丶安民厂。

其中盔甲厂,便是原本的鞍辔局,掌火器制造。

后来因为环评不过关,便改成冷兵器制造。

而火器制造的职权,则迁到了远离中宫的安民厂,做些铳炮丶火药一类治国安民的好东西。

兵仗局很大,进厂的人也很多——孝宗以前不过数百人,但在孝宗一朝「尚衣监收匠千人,而兵仗局效之,收至二千人。」

进厂是好事,但人多管理起来难免杂乱。

甚至于,明知道上面要来检查,一时半会也难以收拾规整。

以至于当皇帝面无表情走进安民厂的时候,一旁的兵仗局掌印太监冷汗直流:「内臣兵仗局掌印太监,魏忠德,见过陛下。」

朱翊钧点了点头,四下张望。

杂乱无章的摆放铜铁铳管丶汗液混杂着尿骚的地面丶本来两千工匠编制却只有稀稀拉拉近百人的安民厂……

他暗自摇了摇头,难怪因为环评不合格,迁到皇城的犄角旮旯来了。

朱翊钧扭头看向魏朝,漫不经心说了一句:「大伴这乾儿子名字不错。」

说着,他便在厂里四处转悠起来。

魏朝连忙收殓神情,躬身回道:「不敢受陛下夸赞,奴婢起名都是按经典所起,忠良丶忠孝丶忠德……」

见皇帝根本没听,魏朝说到一半,又住了嘴。

一行人跟在皇帝左右,在厂里走走停停,不时回答着皇帝问题。

「如今厂里主要产什麽火器?」皇帝边走边问。

魏忠德也是早做了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