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抽丝剥茧,猪卑狗险(2 / 4)

万历明君 鹤招 2629 字 19天前

没什麽苗头,但可惜没通过历史的考验。

历史上万历想收商税,时任保定巡抚的李盛春上奏,请皇帝不要与民争利。

后来被御史发现,这厮自己在设卡拦截,在地方上偷偷收商税。

这些人如今跪在文华殿外,朱翊钧越看越是喜感。

恐怕是一拍即合,跑来刷声望了。

朱翊钧大致扫了一眼,目不斜视,由衷感慨道:「刚直好义,凡事关君国,持议必依于正。意所不可,虽贵显,力诤无所避。」

「这才是我朝进士当有的风骨啊。」

众人连道不敢。

申时行看了皇帝一眼,不会由着给自己弹劾了吧?

朱翊钧说完这句话,又伸出双手,一左一右,亲自将赵用贤丶吴中行扶起。

「赵卿丶吴卿,快起来罢,熊敦朴的事,朕稍后定会给他一个公道。」

「二卿犯颜直谏,铮铮铁骨,朕心甚慰。」

「明日来西苑,授中书舍人。」

这话一出口,众人纷纷露出喜色,赵吴二人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振奋。

这个结果也不错,直言犯上,君上虚心受教,也能刷到声望。

而且,如今的中书舍人跟之前可不一样了。

之前都是监生丶恩荫官丶举人来担任,做做枯燥的文书工作,地位不高,完全不符合进士出身的身份。

但自从今上搬去西苑,以中书舍人值万寿宫丶文华殿,地位就大不相同!

不论其馀,单单是「视同翰林院进修」的待遇,立马就让中书舍人水涨船高。

能侍奉皇帝左右,掌握一定的权柄,还不会耽搁翰林院堪磨资历,哪里去找这麽好的事?

而且升擢速度明显加快。

一甲第三的邓以赞,值了一年后,已经升兼左春坊左中允了。

三甲一百零五名的郑宗学,如今则是授兼了翰林院检讨。

中书舍人一职,莫名其妙地水涨船高了起来。

如今竟然授到自己头上!

赌对了啊!

赵丶吴二人喜上眉梢,连忙谢恩,正要说些什麽。

只见皇帝已经放开了自己,又走向李盛春丶黄洪宪。

走到李丶黄二人的跟前时,朱翊钧方才还笑着的脸色,突然拉了下来,极其难看。

「赵卿与吴卿等翰林编修,一片赤诚忠心,上奏无门,朕还能心领神会。」

「你李盛春丶黄洪宪,分别官授吏丶刑二科给事中,竟然也在此伏阙!」

「怎麽,是通政司关门了,奏疏递不上来?」

进士之中的年轻者,一般二三十岁的,精选为庶吉士。

而后在翰林院学习两到三年。

表现最好的,留在翰林院继续堪磨,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

表现略好的,则为给事中丶御史。

特别一般的庶吉士,才会外放为州县官。

所以李盛春丶黄洪宪作为给事中,与吴丶赵二人,是不一样的。

不过,这话实在太重,当面直呼名讳跟骂人没区别。

皇帝方才还对赵吴二人以礼相待,授了中书舍人,这时候突然就翻了脸。

李盛春丶黄洪宪受此区别对待,当场就懵了。

黄洪宪下意识辩解道:「陛下明鉴!臣此前的奏疏,两宫无视,内阁驳回,臣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这也是废话。

单纯给熊敦朴伸冤,没谁拦着他。

但这厮藉机说吏部处事不公,弹劾申时行跟吏部,要暂缓考成法,内阁不驳回才是咄咄怪事。

黄洪宪此举,就是故意借着申时行刷声望,顺便迎合对考成法不满的朝臣。

朱翊钧拉着脸,冷声道:「那更应当去西苑,在乾光殿,或是元熙延年殿外,找两宫伏阙。」

抛开事实不谈,他不是还没亲政嘛。

上奏都找的两宫,伏阙也应该找两宫才对。

在文华殿外聒噪作甚?

说完这句,他又看向李盛春,面色嫌恶道:「吴卿与赵卿为熊敦朴伸冤也就罢了,你李盛春身为吏科给事中,哪来的脸?」

「吏部升贬之事有争论,你在事发之时没有查漏补缺,一昧默然无声,如今却厚着脸皮跑来伏阙!」

「还弹劾吏部申卿!」

「你李盛春但凡知道羞耻,就应该先罢免了自己的吏科给事中之职!」

「吴卿与赵卿的拳拳之心,岂能容你借来沽名钓誉,邀直卖名!?」

朱翊钧越说,言辞越是激烈,神色也越是激动。

说道最后,也不等李盛春自辩,冷哼一声,拂袖转身。

李盛春与黄洪宪受了这顿教训。

面带惶然,惊惧不已。

不是,一起来伏阙的,凭什麽领头的人是拳拳之心,加官中书舍人,他们就是沽名钓誉,要被呵斥一顿!?

话还说得这麽重,官位是别想保住了!

官位没了就没了吧,问题是没刷到声望啊!

犯上刷声望的基本条件,是有反派。

无论是专权的首辅也好,昏庸的皇帝也罢,都能做这个反派。

眼下他们是怎麽回事?

是皇帝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