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乡党亲故,荆棘满布(2 / 3)

万历明君 鹤招 2321 字 1个月前

思考。

王崇古点了点头:「所以我以为,皇帝和内阁,应该只是想着眼于土蛮汗,并非像你们先前所说,想骗我入京,对我不利。」

杨博替王崇古忧心道:「这些话,学甫怎麽不跟皇帝说?」

「学甫没有献策,就怕被皇帝误会啊。」

献策好不好使且不说,但封疆大吏入京,不陈述一番地方情事,针砭时弊,很难不让皇帝怀疑这是态度问题。

这是老前辈的经验教训。

王崇古失笑:「虞坡公多虑了,陛下让我将宣大见闻,整理成奏疏呈上。」

杨博这才放心颔首。

正在这时,管家进来,走到杨博身边,耳语了一番才退下。

杨博颔首,挥退管家,对王崇古笑道:「尧封跟君采也到了,咱们先去会馆宴堂吧。」

尧封跟君采是霍冀和石茂华的字。

霍冀是根正苗红的晋人,石茂华虽然是山东人,但祖籍山西,又久在杨博手下做事,与霍冀也有姻亲关系,自然算是晋党中人。

这就是晋党宴会了。

大臣私下设宴相聚,多少不合制度。

但杨博口中的会馆,乃是全晋会馆,本身就是给山西的士子丶官员寄宿饮食的地方。

如今一票山西人恰好去会馆吃喝,顺便给王崇古接风洗尘,还真算是合情合理。

杨博起身了,王崇古跟张四维也起身跟上。

会馆就在杨博府邸旁边,之间也就隔了一堵墙。

甚至于,杨博作为党魁,有一半时间都住在会馆。

也是如今要致仕,这才把位置腾了出来。

三人刚走出来,霍冀跟石茂华便迎了上来。

「杨阁老丶王尚书丶张尚书。」石茂华位份最低,礼数也最周全。

霍冀只是略微拱手,朝杨博行了一礼。

杨博坦然受下后,才回礼道:「尧封丶君采不必多礼。」

一旁的张四维跟王崇古也拱手:「霍都御史丶石侍郎。」

五人一路寒暄,穿厅过巷子。

石茂华最是殷勤,一路上活跃气氛。

杨博作为魁首,自然明白其所求,不咸不淡道:「此前兵部尚书缺位丶侍郎肺疾,这些时日,倒是辛苦君采了。」

略微点了一句石茂华的功劳,后面的话就留给别人接了。

王崇古闻弦知意。

昨日廷议后,协理京营戎政的位置,已经成了众皆瞩目的焦点。

对于很多朝臣而言,京营最好是攥在兵部手中。

譬如当初的赵贞吉,霍冀,提议撤除京营总督,让文臣总理京营戎政。

可惜穆宗皇帝不愿意。

这个想法告吹之后,朝臣的期望,基本上都是,保持着京营现在半死不活的样子,便是最好。

没事给皇帝举举仪仗,修修陵墓,就够了。

否则,中枢周边养一支强军,是要对付谁?

如今赵孔昭即将致仕,总要有个人选出面,压制顾寰才行——顾寰在京营沉寂了半年,已然开始蠢蠢欲动了。

王崇古不动声色道:「赵侍郎肺疾可有好些?」

石茂华扼腕:「夏日热痰,难了。」

肺病一般冬日多发,熬过冬日就能再好转一段时间,但现在是夏日,半点没有好转的迹象,那就基本没得救了。

王崇古作为兵部尚书,只能跟着叹息一声:「我前日才入京,对部中事务不甚清楚,如今京营大小戎政之事是谁在处置?」

石茂华轻飘飘接过话:「小事是兵部司务厅和几位员外郎处置,处置不了,便是我出面。」

王崇古点了点头:「若是赵侍郎不能好转,咱们部里恐怕得早做准备了,机务繁忙,缺位太久不是好事。」

几人各有心思,一路说着便走进了会馆。

这时候,右都御史霍冀冷不丁开口道:「不止兵部有人选,内阁也有人选,皇帝八成也有想法,人选太多了,此事多半是要廷推了。」

霍冀虽然也是协理戎政,但是都御史的协理,和兵部的协理却不同。

能纠察丶罢免丶弹劾,但对于具体军备上的事,却不太插得上手。

杨博闷头在前走着,见众人突然没了动静。

抬头一看,见众人都盯着自己看。

杨博迎上众人的目光,微微偏过头,有些无奈道:「我明日第三次请致仕,陛下就不会再留我了。」

言外之意,反正就是要致仕了,什麽协理京营丶什麽廷推,都跟他关系不大了。

不是不愿意管事,实在是到点了,无能为力了。

杨博说的也是实情,众人自然都知道。

石茂华当即将目光转向了张四维——接下来内阁的席位,就是这位上去了。

张四维倒是没什麽避讳,只是有些担忧道:「就怕虞坡公致仕后,陛下故意拖延时日,等到廷推后再让我入阁。」

廷推向来是三品以上的九卿丶侍郎丶都御史等,再加上佥都御史丶祭酒。

但人头是一样的,话语权却不同。

张四维在不在内阁,反倒是极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霍冀按捺不住,冷哼一声:「内阁的张居正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