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兴灭继绝,查漏补缺(2 / 4)

万历明君 鹤招 2952 字 1个月前

眼下大明朝的两京,分别是政治中枢与经济中枢,中间一条京杭大运河,就是血脉相连。

若是南直隶每每拿大局挟逼,还真不好办。

这事,还是得落到海运头上。

反正人没到齐,不好展开了议事,朱翊钧正好过问一嘴海运的事。

他朝高仪问道:「先生,工部造船的事怎麽说?」

高仪正用嘴对着手哈气,被皇帝点到,忙回道:「国朝不行海运百六十年,很多文书案卷,都已经丢失了。」

「工部悬赏工匠们手中的图纸,稍微有了点眉目。」

「眼下朱衡正牵头,先跟漕运衙门一起,先改良此前试行的船只,交春之后,再试按原定路线试行海运。」

海运的船只,不同于漕运。

眼下不行海运百馀年,早就没有了当日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了。

如今要造海运大船,不得不进行一些考古式科研。

正说着,户部尚书王国光丶吏部侍郎申时行丶司经局洗马余有丁,联袂而来。

太监见状,取出了三套椅子丶大氅丶以及暖身子的烤炉。

朱翊钧伸手让他们不必行礼,直接入座议事,而后跟高仪说完方才的话题:「先生,朕说几句,替我转告给朱卿。」

「海运的事情,一头在兵部,一头就在工部。」

「倭寇的事,朕早晚会解决,希望工部能在这之前把大船造出来。」

「这是我皇考跟定安伯夙愿,也是朕与内阁的心腹之病,还请多费些功夫。」

高仪点头应下。

这时候人到齐了,张居正给申时行等分说了两句,皇帝召人来要议的事。

张居正说罢,总结道:「所以,陛下想改制两淮盐政。」

说完。

他又朝皇帝看去:「陛下准备怎麽改?」

众人都纷纷朝皇帝看去。

王国光若有所思。

余有丁则是不明白叫他一个司经局的来作甚。

朱翊钧见人到齐,便要说话。

下意识去抓身前的话筒,抓了个空,转而有些尴尬地摩挲着下巴,缓缓开口道:「朕听闻海瑞说。」

「如今的两淮盐课,乃是转运司打包卖给了盐商商会,」

「盐商商会再议价,卖给小盐商。」

「这一点不好,朕以为得改。」

这就是侵吞公款的标准打开方式。

一个一级分包商,靠着二次定价权,几乎是明目张胆地上下其手。

其中吃下的银子,到谁的手里,更是不言而喻。

更别说商会取代转运司,成为合法的分包途径之后,私盐,也能当官盐卖。

转运司帐目上乾乾净净,反正盐工也不知道自己产了多少盐。

小盐商也乐见其成,毕竟进价虽然高了些,但货可以多拿。

商会后面的某些人,更是得以趴在税源上吸血。

三赢——除了中枢少了税款。

所以这个模式必须打掉!

四位辅臣和方才来的三人都认真听着。

中书舍人在身后刷刷记录着。

朱翊钧继续道:「方才是其一。」

「还有元辅方才说得也切中要害。」

「两淮出盐太多了。」

「况且山东无巡盐御史,两淮不得不兼管着山东。」

「如此体系庞大,确实显得尾大不掉,朕以为这是第二个不合理。」

他话音不停,继续说道:「此外还有其三。」

「六个都转运司,七个盐课提举司,各行其是,无有统筹兼顾。」

「譬如这不同转运司的盐,所售卖的州府,均有定数,山东转运司的盐,只能在济南府等十个州府售卖。」

「而淮盐,则售卖至四十二个州府,如湖广武昌府丶河南汝宁府等地。」

「即便如此,行淮盐的盐商,还是会偷摸售卖到山东等地。」

「几个转运司,时常为此事闹到中枢来。」

「又或者像几名巡盐御史,经常为了边引之事,争执不下,耽搁正事。」

「以上三者,诸卿何以教朕?」

朱翊钧说罢,环顾几位大臣。

他说的三点,分别是淮盐的发售模式,淮盐的体量,以及中枢的统筹权。

总而言之,都得改。

见几人都陷入沉思,一时没有言语。

他直接看向申时行,点名道:「申卿,你是南直隶人,你先说。」

申时行连忙起身:「陛下,臣从未以乡党自居,此事与籍贯无关!」

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紧张:「想法上或许没有乡党,事实上总是存在籍贯的嘛,申卿不必紧张。」

申时行无奈。

脑海中快速思忖起来。

这三点必然不是空穴来风,皇帝侃侃而谈,多半是心中有腹稿。

这是科举破题啊。

申时行仿佛又回到了殿试那一天,脑中千回百转。

皇帝究竟是什麽意思?

改良盐政所提到的三点,盐引发行……中枢统筹……体量……

申时行隐隐抓住什麽脉络,却感觉不够清晰。

目光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