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们充腰包的。
切实的例子便是面前的妹妹,朱尧媖。
历史上万历十年,朱尧媖到了适婚的年纪,暴发户梁邦瑞,区区一个痨病鬼。
就因为贿赂了冯保,获得了冯保的支持,就结了这门亲事。
婚礼上痨病鬼鼻血直流,沾湿了婚袍,人都快晕死了,太监们竟说是挂红吉兆!
大婚两个月就病死的货色,害了一名公主半辈子。
让我来照顾?好啊,让我先掌权吧,就不会像您这样被冯保所欺了。
可惜这话不能说出口。
朱翊钧只能另找切入点,想了想,才开口道:「母后这话说的,同胞骨肉,我自然是有心的,」
「就是这皇家的事,不似民间那样能自己做主。」
李太后听了这话,神情一黯。
儿子这番感慨,显然不会是空穴来风。
定然是有感而发,甚至意有所指。
她顿了好一会才道:「我儿也被最近的事,闹得不舒服吧。」
他知道现在儿子人心归附,多有官吏宦臣围绕在身边。
朱翊钧点了点头:「廷议上都在弹劾冯大伴,就连日讲释义,都拿冯大伴做反面,简直避无可避。」
「孩儿这才知道,这天下大位,也不是什麽都能做主的。」
李太后冷哼一声:「都是欺我孤儿寡母!」
朱翊钧他顺势坐到李氏身旁。
拉家常一般的语气说道:「起初我也只以为是因为我年幼,娘亲不能临朝的缘故。」
「直到昨日我去翻阅我皇考时的奏疏……」
「隆庆元年,先帝想重用高拱,因徐阶反对,竟不得不让高拱致仕。」
「隆庆二年,皇考问户部要银,被尚书马森挡了回来,说是,皇上的御批,应由内阁下达,不能由司礼监直接传谕。」
「隆庆四年,不断有御史上奏辱骂我皇考,说皇考纵情声色,不顾朝政,天下如此便不可救药了,我皇考想治御史的罪,均数被内阁劝阻,还教育了皇考一番。」
「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我皇考可是壮年皇帝啊。」
「娘亲,您让我照顾弟弟妹妹,我自是有亲亲之谊的。」
「可是……皇考也曾答应过我皇祖父,照顾好陆炳一家,最后也是抵不过朝臣风议,将其抄了家。」
「彼时上奏要戮尸的张守约,现在就在午门外跪奏呢。」
他说罢便闭了嘴,似乎心情低落,也不去看李太后神色,埋头逗弄小妹去了。
这番话,不是在渲染什麽朝臣威胁论,而是故意提点李太后。
权力更像是修仙产物,因为,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借假修真。
权力有多大,只来源于人们想像着他有多大。
若是朝臣都觉得皇权至高无上,那就是真的口含天宪,说一不二。
若是朝臣们都觉得皇权不过尔尔,那说不得就有人殴帝三拳,唾面而去。
直白地说,权力的来源,实际上,也不过下面人的服从罢了。
天子,不是君权神授。
天子,是兵强马壮者为之。
哪怕是皇帝,也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杀得少少的。
没有人俯首帖耳,将诏令落到实处,靠什麽伸张皇权?
如今他们孤儿寡母有什麽?太监吗?杀人还能想想办法,怎麽治理国家呢?
文官能抱团的时候,皇权就是气球,内外相争,就有戳破这个气球的风险。
人呐,千万不要轻易生气,一生气就会使出真功夫,容易让人看出外强中乾。
伊尹放太甲,霍光可以废立,唐太宗能子克父,张居正能摄政十年,都是这个道理,人心风议这玩意,大家都占一些,就看谁压谁了——皇权,不是破不了的金身。
最恐惧有人看破这一层的,就是你我母子才对。
先帝实打实的壮年皇帝,尚且做不到言出法随。
我的母后啊,区区深宫妇人,又怎麽敢为了冯保,内外相斗?
要是种祸太深,儿子我真不保证能照顾好这一家子人。
世宗皇帝威风是威风了,没人看到子嗣有多倒霉?
朱翊钧不知道李太后能不能想到这麽深,说到这个份上,就不能多说了。
李太后沉默了半晌,也不知听没听进去。
也没接着话茬,只开口问道:「张守约……在午门跪奏何事?」
语气低沉,显然情绪不太好。
朱翊钧伸手拿帕子给朱翊鏐擦了擦口水,一边说道:「还是弹劾冯大璫。」
「他说,太祖高皇帝首定律令,内官不许干预外事,违者法无赦。」
「又说,圣子神孙相守,未敢有改,虽有骄横恣纵王振丶刘谨,其人旋即诛戮。」
「劝母后,不要损皇帝尧舜之令名,酿宗社无穷之隐祸,徒然留恶于青史。」
李太后难以置信地抬头。
伸出一根手指,颤抖地指着午门的方向,嘴巴微微张开,看着朱翊钧。
颤声道:「安敢!安敢这般辱胁于我!?」
朱翊钧连忙站起身给她顺气。
没办法,这些文人说话,杀伤力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