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登基(下)(1 / 2)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1477 字 1个月前

冬月初一,天气十分寒冷。

这一日,四方军民都赶来了洛阳。

刚刚平叛班师的银枪军、义从军、质子军以及本就屯驻近郊的各支部伍,总数万人,迎风肃立,气势磅礴。

河南、河内、弘农、荥阳、襄城等左近士人及洛阳百姓,亦纷纷在外围围观。

此时天还未亮,人越聚越多,几达万余。

曾易带着一帮黄头军将士在维持秩序。

他站在内圈东侧,维持的主要是官员、公卿队伍的秩序。

祭坛高高耸立,方圆几有百步,坛前被反复夯平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广场。

夜漏未尽五刻大约相当于早六点,有官吏牵牲而入。

曾易一边看热闹,一边观察着不远处的官员们。

大部分都是从汴梁赶来的。

六月东行,十月又西行,也是够折腾的。

场中奏起了嘉乐,曾易听不懂,也不觉得有多好听,反正都是祭祀仪礼用乐,离他的日常生活太远了。

太常官员们围着祭牲走走停停,时而有人说话,时而有人跪白对答。

良久之后,才牵牲而走,交由厄丁处置。

另有人开始准备酒器,以瓦樽盛酒,以瓦圩斟酒,置于东西两块草席之。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也十分长。

站立于坛东的官员们缩手缩脚,天实在太冷了,即便穿着皮裘,依然感觉冷风往身体里钻。

但令人惊讶的是,丞相王衍的脸却没有丝毫不耐之色,时不时还把目光投向那些正在窃窃私语的官员。

那些人见王衍看过来,纷纷闭嘴,满脸肃容。

曾易穿着皮甲,裹着绵服,冷倒是冷,但没觉得不能忍受。

他的目光巡不定,四处查探有无歹人,看起来比即将入坛祭祀的梁王还要紧张。

片刻之后,有官员抬着血、肉而至。

这些全部是拿来祠奉天神的。

如果不是开国天子,而是守成之君,还会分一半牺牲至太祖神座前,但梁王自己就是太祖不知不觉间,东天熹微,第一缕阳光从地平线升起。

黑沉沉的大地即将迎来破晓时刻。

马蹄声在外围响起,隐隐还有齐整的脚步声,以及器械碰撞的眶眶声。

坛东的官员们听得动静,齐齐肃立。

在这一刻,再也没人交头接耳了,再也没人百无聊赖了。

便是再腰酸背痛腿抽筋,这会也得坚持住,因为新君来了。

新朝冗从仆射、原平阳太守唐剑带着数百执戟武士、仪仗扈从,紧紧围护在金根车旁。

当是时也,金色的阳光破晓而出,普照大地。

金根车停了下来,头戴十二冕、身穿大裘衮的新君下车,顶天立地,气度万千。

曾易不由得被吸引了目光,心中竟然有些激动。

不知道为何,他想起了梁王在河北泥淖之中,救下他的场景。

也是在死人堆里滚过几回了,但他的眼睛就是微微有些湿润。

他们勤力拼杀,终于把梁王送到了这里。

他不当天子,谁有资格当?

祭坛东侧,邵勋甫一下车,便被太常官员领到了祭坛一角。

已经有礼官跪拜于地,手执陶,以酒灌地一一祭祀用的醴酒。

陛下当拜。官员小声提醒道。

邵勋微微颌首,提起裘衮下摆,拜伏于地。

兴。礼官大声道。

邵勋起身。

身后数十步外,群臣百僚在礼官的引领下,齐齐下拜。

兴。礼官大声道。

群臣起身。

陛下请随臣来。有太常博士走了过来,再度小声提醒道,生怕他日理万机,没关注过流程。

于是部勋绕坛而走,自从很南,于南阶前站定。

未几,太常卿崔遇快步而至,

前大将军府督护、现黄门侍郎糜直亦至。

糜直洗爵,跪授邵勋。

邵勋接过后,交给执樽郎,此人往里酌了一些醴酒,再交还邵勋。

邵勋深吸一口气,踏阶而,至以昊天帝为首的群神神座前,跪拜于地,恭恭敬敬地将醴酒敬奉而。

兴。礼官大声道。

邵勋再拜,起身。

太阳越升越高,风奇迹般地停止了。

金色的阳光洒落于身,暖洋洋的。

身体中更是涌动着一股磅礴的力量,教人意气昂扬。

邵勋面南而立,看着不远处黑压压的人群,那都是他的子民。

更远处,则是一望无垠的村落、乡野,还有那巍峨的群山、奔流不息的河川,那是他的江山。

天日昭昭,江山如画。男儿至此,夫复何求?

在这一刻,他觉得自己便是昊天大帝、五方帝最宠爱之人,平贼寇、挽天倾,拯救华夏气运。

数名礼官了祭坛,各酌醴酒,合于一爵跪献。

邵勋接过,饮尽,然后在太常博士的引领下,自东台阶而下,绕行小半圈后至坛南。

百余步外,诸胡使者群集。

代国太夫人王氏牵着拓跋力真的小手,仔细看着。

高大的祭台、肃穆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