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 / 3)

不出来,只好说道,父亲学识渊博,你的意图我哪里猜得出来。】【二哥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王勃就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你是不是要告诉我们,不要以君子自居,只劳心不劳力。而是报效国家,为国效力?】【王勃思考小小一个问题,就引经据典,还有家国之思。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啊!哪个父亲见到这样的孩子不高兴呢?】【王勃的爸爸也很高兴,仿佛看到了儿子为国效力,封侯拜相的光明未来。】【事实上,王勃成功了,但又没有完全成功,他的一生可以用唐高宗三叹来概括!他和大唐的第三位皇帝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唐贞观年间李世民如今心情很复杂,天幕的点评勾起了他被深深掩埋在心底的回忆。曾经的玄武门之变,如今已没有几个人敢提起,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后人以及这天幕,到底会如何评价他?他囚禁父亲,杀死亲生兄弟,罪恶滔天。他经常梦到大哥和四弟来索命。他们一起长大,最后却同室操戈,那是无法抹去的阴影。父亲李渊去世后,他很想看一看史官是怎么说自己的,结果被朱子奢拒绝了。后来,谏议大夫褚遂良负责《起居注》。他问能看吗?褚遂良又拒绝了。“现在的起居注记载帝王的善恶,这样人主就不会胡作非为了,我还没听说过哪位皇帝亲自查看记录。”*李世民真的很好奇后人如何评价他。长孙皇后见他如此焦虑,到底是多年夫妻,隐约知道他在担忧什么,递过茶水,笑容温婉:“二哥,别急了,先用些茶水。”他们夫妻感情甚笃,她唤他二哥,因为他在家中排行第二。唉,当年如果任由大伯上位,他们一家哪有好果子吃?二哥继位之后,怀柔攻打东突厥,令对方心悦诚服,被尊称为天可汗,可谓是万国来朝,一手缔造盛世。她相信后人不会这么狭隘,不会只将目光投入到宫廷秘辛,会全面评价她的二哥。定是不亚于秦皇汉武的盖世之君。“唉。”李世民专心致志看起天幕,扯起笑容:“高宗……这个庙号不错。承乾,你有乃翁之风。”他的儿子、太子李承乾生在承乾殿,他为他取名李承乾,希望他继承自己的天下。唐朝的第一位皇帝是李渊,第二位是李世民。天幕说唐高宗是第三位皇帝,那么第三位自然是李承乾。李承乾能得了高宗这个还不错的庙号,看来很得人心啊。所以他夸对方很像李渊。“都是父皇教导有方!”旁边的李承乾没有注意到父亲的小情绪,激动的脸都红了,目不转睛地看着天幕。原来他未来的庙号是唐高宗!太厉害了!李承乾的弟弟李泰长得珠圆玉润,闻言悄悄撇撇嘴,切,换他来做皇帝,他的庙号会比唐高宗更厉害!少年李治温润文静,给父皇调羹,又亲手送上,安安静静,仿佛出尘的白莲花。好像一点也不关心天幕中的大事,一心只想照顾自己的老父亲。周围的侍从看了,心里感慨不已,三位皇子里,还是晋王李治最孝顺啊!...............悠悠我心:【王勃长大后不负众望,年仅十六岁,还没到加冠的年纪,就考中了幽素科,被任命为朝散郎!】【而且他这个干部还不一般,他被安排给沛王李贤做文秘工作,陪皇子念书。沛王李贤是唐高宗的儿子,深受唐高宗宠爱。】【王勃这一下子直接跟皇室搭上了关系,将来前途不可限量。】【那个时候,唐高宗安排修的乾元殿刚好竣工。这可是皇帝关注的国家级重点工程,是一件美事。唐高宗下令让文武百官写诗文歌功颂德。】【王勃就写了一首《乾元殿颂》。】画面更迭,来到东都洛阳的乾元殿旧址。水墨组成的诗文覆盖在这美景之上。【这首诗文,词藻华丽,把皇帝吹的那叫一个厉害。据说,唐高宗看完之后惊叹道:“真是我大唐的奇才啊!】【这就是唐高宗对王勃的第一叹。】【消息传出去之后,王勃名气水涨船高。人们将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组合在一起,称呼为四才子,也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初唐四杰”。】【王勃年纪轻轻,才十几岁,却成为了当时文坛的大佬级人物!爽文也不敢这么写!】【与此同时,他也在皇城里面结交了不少好友。这天,他的一个朋友要离开长安,到四川当官,二人即将分别。】话音落下,天幕中出现了全新的画面。大唐的酒楼之中,两位年轻人正在吃饭,桌子上全是佳肴。两位年轻人却兴致不高。两人中年纪较大的人唉声叹气,声音里满是愁绪,拿着筷子,却没兴趣吃饭:“子安啊,我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他是土生土长的皇城人,亲朋好友都在这里,如今却要到四川当官。交通不发达,往往再见就是永别,他实在高兴不起来。对面的王勃也有些离别的愁绪,心情不佳,想了想还是提起精神,决定安慰朋友:“你别伤心,迟早有一天,你会回来的,我们也会再相见的。”他思考良久,让侍从拿来纸笔,提笔写字,一气呵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也会写诗,鉴赏能力也高,看到这首诗后,心中的愁绪消散一空,感慨道:“好诗啊好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果是知己,即使远在天涯,也像是从未分别的邻居。”他说着说着,扭头看向自己的两个儿子李泰和李治。“这首诗虽然说的是知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