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皇庄府兵,草原政策!(1 / 3)

蜀汉 雨落未敢愁 2491 字 2个月前

长安的清晨。

市井生活热闹非凡,茶馆酒肆里,说书人正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汉国的英雄传奇,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其中最多人听的,便是当今圣上的故事,往往说书人一说,茶馆酒肆之中都是座无虚席的。

到了后面,便是三岁小童,都会说当今大汉天子的故事了。

英明神勇的大汉天子,是天命之人,是天下臣民的君父。

如今的生活,都是天子赐与的,长大成才之后,必定要报效国家,报效陛下!

而在另一处,一群士子正围坐一桌,激烈地讨论着国家大事,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激情。

这些场景,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长安作为都城的独特魅力与活力。

对于那些军功集团而言,长安不仅是他们的荣耀之地,更是他们利益的所在。

他们在这里拥有庞大的产业,享受着皇帝赐予的特权与荣誉。

若是迁都,或者说皇帝不在这里了,意味着他们的一切都将面临重新洗牌,这是他们所不愿接受的。

因此,每当迁都的风声传起,他们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用尽一切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刘禅离开长安年许,便有不断人上书请求回都,也正是因为如此。

而关中的百姓,更是对长安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见证了长安的兴衰变迁。

对他们来说,长安就是家,是根,是他们永远无法割舍的地方。

至于那些置办好产业的将军士卒,他们更是将长安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他们在这里流血流汗,为国家的安宁与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旦迁都,意味着他们将要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与牺牲。

刘禅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他既要考虑国家的长远发展,又要顾及各方的利益与情感。

当了皇帝之后,有时候,还是会生不由己的。

此刻皇城之中。

晨光初破,椒房殿内,一缕柔和的阳光透过精致的雕花窗棂,轻轻洒在了光洁如玉的地面上,给这富丽堂皇的宫殿添上了一抹温馨的色彩。

刘禅与皇后张氏,一夜云雨之后,此刻已各自起身,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刘禅坐在雕龙刻凤的床边,身着轻便的寝衣,脸上挂着两个明显的黑眼圈,那是昨夜欢愉留下的痕迹。

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慵懒,却又难掩帝王独有的威严。

尽管身体略显疲惫,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从他偶尔上扬的嘴角中流露无遗。

他伸手揉了揉太阳穴,试图驱散残留的困意,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了正在忙碌的皇后身上。

皇后张氏,一袭淡雅的晨衣,发髻轻挽,几缕青丝不经意间垂落肩头,为她平添了几分柔美。

她的脸庞如同初绽的桃花,面色红润,水盈盈的眼眸里闪烁着明媚的光芒,嘴角挂着一抹温柔的笑容,那笑容中还带着两个深深的梨涡,仿佛能甜到人心里去。

她正细心地为刘禅挑选着衣物,每一件袍服都经过她的手,轻轻抚平,再小心翼翼地为他穿上。

她的动作轻柔而熟练,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她对刘禅的深情与敬爱。

“陛下,今夜不如办个家宴吧?”

皇后边为刘禅系着玉带,边轻声提议道:“承乾、继武,还有蛮奴、魏奴她们,许久未见,臣妾知您心中甚是挂念。”

她的声音温婉如春风,让人听了心生暖意。

刘禅闻言,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柔和的光芒。

“好主意,朕也想他们了。特别是承乾,作为朕的嫡子,朕一直都很关心。还有那些孩子们,虽然平时忙于国事,但他们的笑容,总能让朕感到放松。”

说到这里,刘禅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忧郁,但很快又被期待所取代。

作为大汉的皇帝,他子嗣众多,但真正能记住名字、了解性情的,却寥寥无几。

这份遗憾,让他决定要将子嗣的教育提上日程,毕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

皇后见刘禅应允,心中一喜,连忙应道:“臣妾这便去安排,定会让陛下满意。”

穿戴完毕,刘禅站起身,高大的身躯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

他轻轻拍了拍皇后的手,以示安慰与鼓励,然后转身走向椒房殿的大门。

临行前,他回头望了一眼皇后。

“皇后,辛苦了。待朕处理完国事,便回来陪你。”

皇后微微欠身,行了一礼,眼中满是柔情与坚定。

“臣妾恭候陛下归来。”

刘禅点了点头,大步流星地走出了椒房殿,踏上了前往宣室殿的路途。

一路上,宫女太监们纷纷行礼,他却只是淡淡地点头示意,心中已全然沉浸在了即将来临的家宴与对子嗣教育的思考之中。

宣室殿内,群臣早已等候多时,见刘禅步入,纷纷起身行礼,气氛庄严而肃穆。

刘禅坐上龙椅,目光扫过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