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势之变!(1 / 3)

蜀汉 雨落未敢愁 2090 字 7个月前

曹真是很想做出一点事情来,以改变现在艰难的处境。

但便是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什么万全之策出来。

联姻?

这根本就没有屁用。

那些世家豪族不会因为嫁了一个女儿给你,便真的投诚过去。

如果事情有这么容易,他哪里用得着在这里抓耳挠腮?

让世家豪族派遣质子过来?

那也是用处寥寥。

当年曹操西征关中的时候,关中豪强还不是将子嗣送到洛阳为质,结果呢?

该干你的时候,丝毫不会手软。

儿子没了可以再生,便是老子没了,又能如何?

马超明知他父亲兄弟在许都为质,依然叛逆,根本不带怕的。

除了这两招,曹真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招式了。

便是刘禅这个通晓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穿越者到了曹真这个处境,怕也是无能为力。

历史上和中原王朝断绝,却依然能久守的,惟有大唐的归义军。

其实曹真现在的地理位置,还真与当年归义军的一样。

当年的唐朝是自顾不暇,真没力气支援归义军了,现在的魏国若是不计损失的话,还可以从草原增援曹真,但总的来说,难度是大了一些。

不过,曹真所部的处境,在中原王朝支援方面,胜过归义军一筹,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却差得多了。

归义军为何能存在?

那是有原因的。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唐朝廷不得不征调河西军入中原平叛。安史之乱以及后来的藩镇割据旷日持久,河西走廊出现巨大的势力真空,势力强盛的吐蕃趁虚而入。

从755到781年,逐步蚕食凉州、甘州、肃州、沙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并在此展开残暴统治,汉人沦为奴隶。

公元848年,沙州张议潮率部起义,这就是归义军之肇始。

吐蕃虽然取得陇西之地,但陇西老百姓还是心向唐室。

当唐朝使者来到这里的时候,老百姓争相拜泣“问天子安否……子孙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兵何日来?”

唐朝有这样的民众基础,吐蕃在陇西的统治力之薄弱就可想而知了。

吐蕃内乱之后,张议潮趁机拉拢汉人,经过浴血奋战,赶走吐蕃守将,“摄州事”,收复沙州。

此后,张议潮以沙州为根据地,“缮甲兵,耕且战”,尽收河西之地。

光复沙州后,张议潮就第一时间派人通知唐朝廷,建立起归义军势力。

此后,张议潮与各方势力展开斗争,“朝朝秣马,日日练兵……不曾暂暇”,在夹缝中求生存。

正是在张议潮的努力下,归义军西有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取得极大战果。

归义军能“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靠的是唐朝的余威,靠的是人心。

但现在陇西与凉州的人心,真的在魏国身上吗?

对于陇西与凉州的汉人们来说,魏国难道比汉国要更有吸引力?

根本不是。

反而是汉国自称正统,更能够让陇西、凉州的汉人归心。

甚至那些汉化的羌氐,不曾听闻魏国之名,但对汉朝之名,却是如雷灌耳。

也就是说,他曹真现在的处境,近乎是绝境!

“关中不复,焉能守住陇西、凉州?”

脑中思绪万千,但曹真心中反而是坚定了一种想法。

拖延时间,只会让他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为今之计,便是做最后一搏!

现在汉国攻略关中未久,魏国在陇西与凉州的影响力还在,趁着这影响力还在的时候,攻伐关中!

而要想真正的拿下关中,必须要让洛阳方面配合。

“着信使将我的亲笔信,绕道北地,送至洛阳,自即日起,各部好生训练兵卒,最多数月,我等便要对关中出兵!”

得让这些人找到希望,得让他手下的人找点事干。

人一旦闲下来,就会想乱七八糟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想乱七八糟的东西,指不定搞出什么乱糟糟的事情出来。

一旦人心散了,再想聚拢起来就难了。

队伍也就不好带了。

曹真虎目环视堂中众人,说道“此城危急存亡之时!我等当奋力最后一搏,若是成功,我等必能立不世之功,诸位的前途亦是一片光明,若是失败了,也不过是短痛而已,丢掉陇西与凉州,我等自逃往洛阳,如此我等也没有失地之罪了。”

现在大家不跑,是因为不战而逃,肯定是会被追责的。

今日逃是不能逃,为何不放手一搏呢?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更是能将他们从陇西凉州这个烂摊子摘出去。

众人闻曹真所言,一个个顿时眼睛都亮了起来。

“大将军所言极是!”

“我等定为大将军马首是瞻。”

“奋力一搏,拿下关中,立下不世之功业!”

看着众将表态,曹真在心中缓缓舒了一口气。

最起码,在几个月内,他给了这些人希望,给了这些人事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