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他们会害怕吗?(1 / 2)

抗清 傲骨铁心 1074 字 8个月前

深夜的巫山,寒风彻骨,冻的人手脚冰凉同时,心也如冰过般时不时会颤一下。

山谷更是放大风的声音,“呜呜”的犹如号角声。

任谁也想不到在这恶劣天气下,一支队伍却扶老携幼在寒风中向着东方艰难前进。

王五依旧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虽然进攻老木崆的陕西清军和叛军均被他击败,但马昌元说过黄草坪那边有湖广清军,因此谁也不敢保证路上会不会碰到湖广清军。

故而做了最坏打算。

以命相搏,唯死而矣。

原本2000出头的队伍现在又多了一些。

途中王五又收容了几百人。

除附近躲避清军扫穴的百姓外,就是一些被打散的明军残兵。

这些残兵同王五一样也是抱定牺牲之志,宁可在丛山峻岭坚持游击,也不肯下山向清军投降。

人数最多的一股是个叫庞泗的把总带的队,有75人。

庞泗原是隶属总兵王加玉,可王加玉贪生怕死竟在大战之时临阵倒戈,致使明军大溃。

气不过的庞泗在被迫随王加玉前往清营途中带人离队潜入山中。

一潜就是一个多月。

期间与扫穴的清军有过交战,原本两百多人的队伍最后就剩七十来人。

刚开始庞泗他们还能从百姓那里得到一点食物,可随着清军扫穴规模扩大,他们就很难从百姓处得到食物了。

被迫躲在山中,一个个饿得走路都没了力气,脸看着也浮肿,就这他们都没生出降意还在坚持,令王五大为敬佩。

收容庞泗他们并提供食物后,王五同这个把总有过简短的对话。

大意王五询问庞泗若不是遇上他们,难道真要饿死山中。

庞泗沉默了好久,才说道:“总还是有点力气给自己来個痛快的。”

这个回答让王五也沉默了。

他没有问庞泗他们为什么而坚持。

因为这个世间不是他王五一人执着于大义!

感动无数后人、名扬千古的忠臣义士,从来不是凭空出现的。

看着可能是愚忠,实际却是这个民族能够屹立千年,不断亡国又不断复国的原因。

但你真要说这个大义是什么,一百个人却有一百个答案。

主流的自然是夷夏之辩。

但这是读书人的大义。

忠臣不仕二主也是大义。

这是当官的大义。

普通人的大义是什么?

大概就是对衣冠的执着了。

如果不是剃发令,王五觉得十几年前清廷就应该顺利统一中国。

衣冠,就是这十几年来前赴后继参加抗清的普通人为之执着的大义!

有人屈服,有人不屈服。

在寒风中艰难东进的这支明军队伍就是不肯屈服的存在。

只是,王五有点撑不住。

不是抗清意志有所动摇,而是连续两天没有合眼让他每走一步,眼皮子都重的很,脑袋也沉的很。

很想直接倒下睡觉。

管它冷不冷的。

哪怕再也不能睁眼。

但每次生出埋头大睡念头时,总有另一个声音在告诉他必须往前走。

因为他王五现在不是一个人。

而是三千人!

为了驱走瞌睡虫,为了对身后追随自己的队伍负责,王五无数次用尚未融化的雪水擦脸抹脖。

只为让自己能够清醒一些。

越来越多的将士学着王五的样子强迫自己清醒。

他们也都是人,不是铁打的!

可即便如此,队伍前进的速度还是不断减缓。

甚至有人因为体力不济原因晕倒。

再这样下去,掉队的也会出现。

望着前方漆黑的夜空,将一块雪团直接顺着脖子塞了进去,身子为之猛的一哆嗦后,王五突然对一直跟着自己的传令兵们喊道:“传令,跟我唱!”

“传令,跟将军唱!”

一道道声音在队伍前后不断传递着。

“娘,将军要我们唱什么?”

被保护在队伍中间的妇孺人群中,一个被母亲用绳子系在身后的小女孩好奇看着不远处正在传递命令的士兵。

年轻的母亲也不知道当兵的要她们唱什么,只是伸手拉了拉系在女儿腰间的布条,确认没有问题后这才放下心来,又将背在身上正在酣睡的小儿子往上提了提。

小家伙明显在梦乡中。

不知道是梦着糖葫芦了,还是梦着油汪汪的大肥肉,嘟嘟小嘴巴上竟流了好多口水。

唱歌?

唱什么?

同样的疑问也在艰难东进的明军将士心头浮起,人人都朝队伍前方望去。

未几,响亮的歌声自前方传来。

“莫打鼓,莫敲锣,听我唱这杀虏歌!”

操着各式口音的传令兵将王五的歌声不断朝后方递去。

“莫打鼓,莫敲锣,听我唱这杀虏歌!”

歌声亦从东向西逐次响起。

有男人,有女人。

有老人,有孩子。

“如今皇帝非汉人,满洲清妖老猢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