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给刘备讨个官职:左将军领扬州牧(2 / 3)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2131 字 8个月前

士都在,沮授也是不肯这样问的。

只听沮授问道:“孔明先生所言,虽然不无道理,但却未必尽美,主公暗中施压、调停曹吕,能让二人承情不假,可若是拖着不办,曹操必然会遭到更大的削弱。

哪怕吕布最终无法扩大战果,只要僵持住,也能让曹操兵力、物力极大损耗。若将来确认曹操果真有非分之想,应该拨乱反正,河北义师南下,岂不是更加便利?

先生此言,真正的主要目的,怕是希望刘、吕、曹三家,并力攻打袁术,先削弱甚至消灭袁术,而后再谈各家内部恩怨吧?如此,受益最大者毫无疑问是刘玄德!”

诸葛亮见左右人少,不用考虑给对方留面子,便应声反驳:“沮公此言差矣,沮公一边假设曹操目前尚无问题、吕布打出清君侧旗号毫无道理。所以不该调停、不该让曹公向吕布的无端中伤服软。

一边又假设将来万一发现曹操有非分之想,河北义师需要南下肃清朝廷。

既如此,现在的曹操如果没问题,他被吕布无端攻讦,大将军身为汉臣,不该立刻出兵拱卫朝廷么?曹操毕竟不是一般诸侯,他手中有天子,而且大将军此前一向与之关系不错。权柄越大,为朝廷出力的责任也就越大,坐视不救,对大将军威名不利!

就算要削弱曹操,也该等将来曹操确实流露出非分之想、僭越之举时再说,岂可在眼下诸侯们尚且共诛篡逆时内讧?大将军身份微妙,一旦袁术篡位时大将军表现犹豫、对朝廷支持不够坚决,极有可能惹上嫌疑污名。

而且,如果曹操在这时候倒下了,难道沮公要大将军亲自去处理袁术么?处理完之后,又当如何面对天下人?”

诸葛亮一连数问,其实一开始有点偷换概念,比如沮授只说了“暂时不调停”,但没说“为什么暂时不调停”,也没判断曹、吕谁对谁错。

但诸葛亮直接把沮授试图模糊处理的对错判断挑明了,逼着沮授表态“如果朝廷没错,你为什么不帮朝廷。如果朝廷有错,你为什么不立刻劝朝廷改正”,

然后再进一步推演出“你不立刻调停,你就是觉得朝廷没错”,那伱下次再想说朝廷有错、曹操有问题,就会出现思想上的混乱,不利于定一个一以贯之的对外思路,士卒和将军们也不容易被大义感召,只会觉得主公的姿态朝令夕改。

既然如此,还不如现在就摆出“曹操已经有点问题了,所以我们要劝他改过”。下次如果真跟曹操撕破脸,就可以说是“我们上次就让曹操改过了,但他没改彻底,或者曹操就是奸诈狡猾,只是假装改了,实际上依然在欺上瞒下”。

如此,则袁绍对于“国贼”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将来动员起来效率也能提升。

袁绍也是个爱面子的,被诸葛亮这么一剖析,他也大致听懂了——沮授是想帮他试试看,能不能把好处彻底吃干抹净,多捞一点,而诸葛亮则是劝他“一以贯之的姿态更重要,不能左右横跳”。

袁绍自己慎重想了想,也觉得沮授争的那点小利益,比不上左右横跳的人心损失,既然如此,就豪气一把吧。

他可是大将军,哪能斤斤计较。

真理果然越辩越明啊。

而且,诸葛亮最后一段话,对他的触动也非常大。

如果曹操倒下了,他袁绍难道还要亲手去对付袁术吗?他是想灭掉袁术的势力,但并不想袁术真的彻底消亡在自己手上,不想亲手补最后一刀,那样太不好看了。

而且如果自己以杀篡汉之贼的姿态干掉袁术,将来如果他也想做跟袁术一样的事情呢?那岂不是自己打脸了?

所以,让曹操早点吃掉袁术——而且最好是跟吕布、刘备一起分吃掉袁术,以免曹操一家势力增加太快,无疑是最好的。

袁绍需要曹操这个白手套,来避免自己染上“兄弟不能相容”的恶名。

“罢了,沮公方才所言,确实有些斤斤计较了,我身为大将军,岂可如此蝇营狗苟于小利。曹操重用满宠,贪功冒进,构陷忠良以图功名,着实不该。吕布讨之,也事出有因。

不过眼下天下诸侯正该勠力同心,先消灭篡汉之贼,些许小过,还是应该暂时放下,给孟德自新的机会。就让孟德授吕布徐州牧,惩处满宠、释放杨太尉,示天下以纳谏改过的诚意。

若吕布依然不从,则足以证明其清君侧只是借口,实则是欲窥伺朝廷,到时候我自会与玄德、孟德,并力讨平吕布!”

沮授在旁边,又零敲碎打补足了一些细节条件的对抗,这事儿就算谈妥了。

而郭图一直忍到最后,看主公态度明朗,他才歌颂了一番,强调袁绍的“以大义为重,不计较蝇头小利的得失”。

袁绍被他拍得舒服,就更加坚定了。

……

两天之后,袁绍让陈琳代笔的一封私信,以及一份掩饰私信用的公开奏表,便全部写就,用印封妥。

然后由大将军府的治中从事辛评为使,自邺城南下,前往许都,向曹操转达袁绍的意思,同时去完许都后,还会到睢阳转转,见一见吕布。

袁绍信中除了提到调停的事儿,还特地强调此事他不宜出面,因为他跟杨彪、袁术的亲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