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三座门的庆功会!(2 / 3)

如果给这几个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应该不至于解不出来。

但他们三个刚刚的反应,却说明对于经验不足的人来说,从基础数学知识到工程实践应用之间的距离并没有他之前想象中的那么近。

也就是说,常浩南对于教材知识结构的设计是对的。

前面三章并不是没用的部分。

大学课堂的知识密度往往是非常惊人的,并没有太多时间给学生慢慢思考和反应,如果教材再写的比较简略,那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某个地方被卡住,然后再也跟不上课堂思路的状况。

所以才有了一种说法——

数学课上,我弯腰捡了一支笔,再抬起头的时候就仿佛在听天书。

或许是因为相比于其它编教材的人,常浩南自己就还处在学生时代之中,所以对这些痛点把握的更加精准。

刘洪波一边走一边摇摇头感慨道:

“md,真离谱。”

他本来是准备继续层层转包,把那些基础性内容丢给自己的研究生去写的。

但现在改变主意了。

显然,常浩南这位师弟的大腿,不仅在学术界,甚至在教育界也可以抱一抱。

所以他决定写书这件事得亲自来。

“就当是提前感受一下常教授的教育思想了……”

推开办公室门的刘洪波这样告诉自己。

实际上,常浩南原本是准备趁着在镐京摸鱼的这段时间,自己先写出一部分框架内容之后再跟刘洪波合作的。

这样可以让对方更容易理解自己在这本书里面的总体思路,减去不少后期修改的功夫。

但人算不如天算,他才写了个开头的部分,就在一天晚上接到了丁高恒打来的电话。

“丁主任?”

“小常啊,你马上收拾好个人物品,明天上午跟我一起回京城。”

“回京城?”

对方上来这一句话把常浩南搞得有点不明就里:

“但是这边的谈判不是还没结束?”

“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已经基本定下来了,而且,京城那边的事情重要得多,你必须得到场。”

丁高恒并没有在电话里明说此行进京的目的,但听上去显然非常迫切。

因此常浩南下意识地以为是又有什么技术问题需要自己:

“好吧,我准备一下,另外能不能先透露一下大概是哪个方面的工作?我也好有个提前准备。”

听到这个回答的丁高恒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怎么,我打过来的电话,难道就只能是给你派任务?”

常浩南翻了个白眼心说难道不是么……

当然他还不至于把这话说出来。

“这不是条件反射了么,上个月初我在家过年的时候,也是晚饭后大概这个时间接了个电话,结果就被叫到镐京这边来了。”

“这次么……属于意外情况,意外情况……”

说起这件事情的丁高恒也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毕竟还是他向谈判代表团推荐了常浩南作为技术顾问。

当初只想着让后者发挥一些把关作用,谁也没想到一来二去,竟然给华夏的民用航空产业谈出了一片天。

至少以后造出来的支线客机,都能带上华夏和欧洲的两方面认证,只要自身技术水平过硬,就不愁没有销路。

品牌效应这东西就是如此,哪怕是完全一样的东西,挂上一个xx标准的牌子,就更容易受到认可。

而在航空产业这方面,欧美是先发国家,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占着最多的认可程度。

从这个角度上看,常浩南这次可以说是整个华夏航空工业的功臣。

“放心吧,这次给你打电话是好事,等明天你跟我回京城之后就知道了。”

丁高恒一边想着该拿出点什么好处来跟国家科委那边抢人一边对电话那头宽慰道。

而常浩南当然也不是真的有什么意见:

“既然如此,那我就等着明天丁主任带来的好事了!”

……

负责把丁高恒和常浩南从镐京接回去的,是一架空34师的波音737-300。

后者感到意外的是,他们的飞机直接降落在了京城西郊机场。

自从1958年京城首都国际机场t0航站楼启用,这里就不再承担任何民航业务,成为了专门的军用机场。

常浩南上辈子没干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而重生之后虽然做的工作不少,但时间毕竟还太短,其实也没见识过什么太大的场合,所以昨天晚上接到那通明显不一般的电话之后,他其实还是思考了不少种可能性的。

不过从眼前这个接机的场面来看,这一次的阵仗似乎比他预期的还要大上不少。

远处车队前后的那些bj2020等常见小车自不必说,而停在中间的则是几辆做工精致、方头方脑的黑色高级轿车。

就算常浩南对车了解不多,但也是认识的。

日产公爵王v6。

算是日产的最后一代豪车。

当然,这个年头部队甚至是有奔驰s600的,但反而并不会出现在这里,而是在一些军企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