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 苏庆一听,心中了然,赵端跟蒙刚,果然跟赵高脱不了干系。 赵端对这块大陆的另一头很是感兴趣。 苏庆认知其实也不多,只能说个大概,但也足以应付赵端和蒙刚了。 在匈奴人控制的草原之外的西域,还有乌孙、塞城诸国,在他们之外,还有大夏、安息等国,大夏立国不久,锋芒正锐。 而大夏和安息,曾经都属于一位雄主,亚历山大大帝,这位帝王生前灭国无数,短短十三年,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从帝国最东策马向西狂奔,一年都跑不到最西端。 然而随着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偌大帝国四分五裂,百余年来,征战不休,如今形成三大王国,三足鼎立,混战不休。 更远处,迦太基人与罗马人刚打完第一次布匿战争没几年,正在舔着伤口恢复元气,准备对罗马人发起复仇。 听到西方有王者竟然年纪轻轻便灭国无数,帝国疆域之大,纵马狂奔一年也无法从西到东走完,然而英年早逝,帝国骤然崩塌后,眉头暗皱,若有所思。 也是就这这个话题,转到了当今秦国伐楚之战。 就在不久前,秦将李信、蒙恬率大军二十万伐楚,准备一战灭楚! “先生以为,秦国能否一战灭楚?” “不能。” 苏庆干脆地否定了。 这一次,不等赵端说话,蒙刚却是开口说话了:“这是为何?” 苏庆自然不可能告诉对方,他其实看过史书,所以才会回答得如此干脆。 他理了理头绪说道:“楚国幅员辽阔,兵多将广,以往虽然多被秦国大败,可这是因为秦国除了锐士名将外,更重要一点更有纵横之士游说其内,分化楚国三族,各方掣肘不休,为秦国取得战果最大化。” 两人微微点头,不置可否。 这算不得什么高论,毕竟的楚国王族内部的屈、景、昭三家的内耗是世人皆知的,只要外面给点推力,他们就能互相打出脑子,斗个你死我活秦国几百年来都是这样做的。 “但是……” 苏庆声调微微往上拉升:“可秦国已灭了韩、赵,魏三国,又把燕国打得半残,李信更是带回了太子丹的头颅立威,楚国上下就算再蠢,也知道秦国是要灭国而来,三家各部,必然倾巢而出,楚军凑出数十、百万大军,敌众我寡,又有地利。这是灭楚第一障碍。” 赵端和蒙刚微微点头,此事他们自然也能料想得到,可秦军锐士悍勇无敌,楚国人数上的优势,分摊到李信、蒙恬两条战线,压力便小了许多。 何况秦国还有后手。 顿了顿,苏庆又说道:“楚将项燕如今领军,性格沉稳谨慎,不会轻易与之决战。李信年轻气盛,领兵以来从未有败绩,两军对垒,难以沉得住气,容易犯错。此为忧患者二。” 说到这里,苏庆意犹未尽,其实还有更重要一点是,李信许诺秦王,二十万大军可灭楚,直接打脸了王翦老军神的“非六十万军不能灭楚”的论述,这等同下了军令状,必须要拿成绩来证明自己。 当然,这等在史书看到的常识内容,放在这个信息不发达又是秦国机密的信息,他自然不能拿出来跟两人分享。 一来怕惹是非,二则怕赵端抬扛,万一迸出一句“你咋知道秦王跟李信说了什么”,他也没办法拉着去秦王跟前对质啊。 “前面两者,都只是小事,哪怕伐楚不利,也能从容而退。” “最大的忧患是……昌平君。” 提及昌平君,赵端脸色微微一变,又平静说道:“这又为何?” 端起茶杯,大口喝了一口。 “昌平君必反秦归楚。”苏庆直接说出了结论。 “噗……” 赵端一口茶水喷了出去,湿了苏庆一身。 要知道,昌平君便是秦国的后手! 昌平君是楚考烈王在秦国当质子时生下的儿子,却一直生活在秦国,受到了秦王重用。 嫪毐作乱,昌平君受命平乱,立下大功,之后秦王将其任命为丞相,十多年来,战战兢兢,劳苦功高。 而且秦楚两国素来姻亲,从辈分看,昌平君还是秦王的表叔,对缺乏亲情温暖的秦王来说,昌平君不仅是良臣,也是血缘上的依靠。 也正因为如此,秦王让昌平君坐镇楚国旧都之一的陈郢,收拢楚人民心,以此消弭楚人的抵抗之心。 倘若昌平君叛秦…… 正在攻打鄢郢李信可就得遭大难,必遭夹击之势,败亡在所难免。
第4章 说的真准(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