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民报发行(下)(1 / 2)

“报纸!”

殷诗诗惊呼,她连忙站了起来,伸手要道:“快给我一份。嘻嘻,没有想到我们山阴这么快就有自己的报纸了,我还以为要等好些年呢!”

在上海的时候,她就习惯了每天看报。

通过看报,她能了解国内外,也能增长各种见识。

“好的小姐!”

大管家上前,将三份报纸依次递给了殷诗诗和殷成涛夫妇。

殷成涛接过报纸,看了眼说道:“民报,这个名字取得好。呵呵,我也挺好奇的,不知道我们山阴这第一份报纸如何。”

作为创刊第一期,民报黑体字标注了创刊宗旨,借用了洋务运动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放眼看世界。

无论民报用意如何,这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不能让人拿了把柄。

至少这口号,不能喊错了。

殷成涛缓缓点头,这民报的创刊宗旨很符合潮流。

他继续往下看,第一版块就是介绍英国的崛起和制度的变革,因为内容很多,详细写出来至少十数万字,因此陶成章分成了若干个部分,相当于小说连载。

“咦!”

殷成涛皱眉,他发现这篇文章竟然是用口语写的。

作为一個饱读诗书之人,第一次看到行文如此直白的文章,他多少还是有些不适应的。

但出于对英国的崛起很好奇,他也只能捏着鼻子继续看下去。

结果这一看,就直接陷了进去。

行文虽然直白,但文章写得很好,脉络清晰,而且加了标点符号,省去了断句之功,因此读起来非常顺畅,就像是有人在当面给他讲解一般。

真正意义上的标点符号运用,实际上还要等后来由康有为提出,然后直到1919年4月份,由胡适、钱玄同等人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标点符号才算得到全面的推广。

陶成章运用标点符号,也是受到了《射雕英雄传》的影响和启发。

“怎么就没了!”

殷成涛看得津津有味,就发现后面没有了,只讲到了克伦威尔赢得了英国内战的胜利。

他意犹未尽,但也只能等到明天了。

接下来是时事,报道了国内的一些大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戊戌变法各方奔走,在各地建立变法图强的学会,以及新式学堂和报刊。

实际上,这样的学会在杭州就有。

刚看完时事,殷成涛就听到殷诗诗惊呼:“爹,娘,这诗竟然也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还如此优美,你们快看。《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殷母也是惊呼道:“还真是,有种异样之美。”

殷成涛神色一凝,他快速浏览了整张报纸,发现全部都是用白话文写成。

他隐隐有种感觉,文坛将会因为这份报纸而震动,甚至是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

“哇,这个小说太好看了,怎么才这么点!”

“爹,娘,你们看,这诗和小说都是一个人写的,叫什么西门要吹雪,这个笔名真是奇怪。咦,这个常识也是他写的,原来天上的云朵是水蒸发后形成,难怪有乌云的时候才会下雨,这个人真有才华。”

殷诗诗美眸中异彩连连,像是发现了新世界。

殷成涛耐心地看完了报纸,他点头评价道:“不错,这个西门要吹雪确实很有才华,但这个陶耳山人和鲁迅同样不差。特别是鲁迅,一篇文章令人回味无穷,寓意深刻。真没有想到,我们山阴还有三个这样的大才。”

…………

“卖报了,卖报了,咱们山阴人自己的报纸!”

“只要两文钱,就能放眼看世界!”

“杭州成立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前身),表示要培养出更好的蚕种!”

……

一大清早,数十个报童就穿着统一的服饰,挎着个布包,里面塞满了报纸。他们分区域的沿街叫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报纸,在这个时代还是稀罕物,只有大城市才有。

在绍兴,那还是第一次。

更何况才两文钱一份,对于读书人来说太便宜了。

甚至连能识字的普通百姓,咬牙也能买得起,也就半碗米饭的钱。

“咦,我们山阴竟然有报纸了,给我来一份!”

“那小孩过来,给我也来一份报纸。”

“我家幺儿也读书了,买份报纸回家给他看看,也能增长些见识。”

……

因为价钱定得低,再加上人们对报纸又非常好奇,因此购买者络绎不绝。

这把报童们累得够呛,不断跑回报社增拿报纸。

不过虽然累,但他们却很高兴。

因为每卖出五份报纸,他们就能获得一文钱,一上午轻轻松松二三十文钱,甚至更多,这可比个普通壮年劳动力挣得还多。

江浙区域本来就文风鼎盛,识字率很高,诗书传家的家族也很多。

因此仅仅一个上午,民报就卖出了五千多份。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份报纸给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