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出兵剿匪(1 / 2)

我的红楼生涯 千斤顶 1051 字 4个月前

第393章 出兵剿匪

御书房里的大臣不多,只有十多个人,但这十多人却能决定整个大夏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

只是此刻这些人全都垂下了头,默默的面对着昌平帝的怒火。

昌平帝的面色铁青,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他恶狠狠的瞪着安再师:“安爱卿,你是军机处的首席军机大臣,你来说说……为何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陕西、山东便糜烂至此,甚至还有向外省蔓延的迹象,你说……应该怎么办?”

众人的目光全都看向了安再师,这些目光里既有同情、叹息,也有幸灾乐祸,而后者的目光大都来源于几名内阁的阁老。

面对昌平帝的怒火,安再师目光依旧平静。

他拱了拱手:“陛下……陕西和山东之所以糜烂至此,原因大家都知道,在这里臣就不再复述了。

至于要怎么办,老臣以为,只有一个办法,便是派兵剿匪,而且是越快越好,一旦让暴乱蔓延到周边省份,朝廷想要剿灭,所要消耗的财力物力将是现在的数倍不止。”

安再师说完,汪知节立即反驳道:“安王爷,你说的道理大伙都明白,可剿灭匪患所需的粮草器械可不是小数目,短期内朝廷实在没法筹集起来。”

“没法筹集?”

听到这里,一旁的东平郡王穆蒔拜不干了:“倘若本王没记错的话,山东和陕西的急报两個多月前便发到内阁了吧?

本王想问的是,这么长的时间里内阁都干了些什么?清谈阔论吗?”

听到穆蒔拜的指责,林如何、景三和来人低头不语,汪知节则干脆的说道:“调集粮草、打造器械确实是内阁的事,但陛下没有下旨,内阁如何敢擅自下令调集?”

汪知节一句话就把军机处的人噎得说不出话来。

他的意思很明确,擅自调集粮草打造军械,可是谋反的大罪,这个锅内阁不背。

坐在龙椅上的昌平帝虽然面无表情,但却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他也没想到汪知节居然如此干脆的将球踢到了他这里,问题是这个球他还不得不接,因为正是他的摇摆不定,导致朝廷愣是延迟了两个月没有动作。

深吸了口气,他目光有些复杂的看了看一直没说话的贾瑜。

其实这两个月朝廷也并非什么事也没做,早在收到急报的第三天,他就下旨陕西和山东的总兵调集当地兵力全力剿匪,并紧急向两省各调拨了五千石粮草救灾,可两个月过去了,匪患不但没能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难道非要从京城调兵过去吗?

昌平帝沉默良久,他承认这次的事情由于自己的私心作祟,才会变得这么糟。

他深吸了口气,才问道:“安爱卿,军机处对于陕西、山东的匪患有何对策?”

安再师干脆的说道:“想要平息陕西和山东的匪患,最快的做法便是调集京营大军出京平叛,以剿为主招为辅,两者叠加之下,只要打上几个胜仗,贼寇必然阵脚大乱,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唔……”

昌平帝点点头,安再师的这个法子和贾瑜提出的建议如出一辙,能让来人都提出同一种方法,可见这个办法确实是最有效的。

他继续问:“那爱卿认为应该派哪支京营出境剿匪?”

对于这个问题,安再师应该是早就深思过了,他不假思索道:“老臣以为,杀鸡也要用牛刀。

可以让神机营、果毅营、杨威营、振武营和选锋营一起出动,兵分两路直扑陕西、山东两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剿灭那些贼寇。尤其是山东的白莲教,绝不能让他们蔓延到江南一带,否则……”

后面的话安再师没有说,但在座的人哪个不是人精,当然明白安再师的顾虑。

江南向来是大夏的赋税重地,每年上缴的赋税占朝廷税收的六成,而湖广则是朝廷的粮仓,那里一旦出了问题,朝廷就得饿肚子。

由此可见江南对于朝廷的重要性。

“还有……”安再师继续道:“朝廷得派出两员干将,分别带领两路大军剿匪,只要能在半年内将匪患剿灭干净,便能将危害降到最低。”

昌平帝的声音幽幽响起:“安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安再师的目光不经意的扫了坐在他旁边的贾瑜一眼,心中轻叹一声,口中却道:“老臣举荐王子腾和史鼎,此二人皆为老成持重精通兵事之人,想来必定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

昌平帝又看了看内阁的几个人,“汪爱卿,你们以为如何?”

汪知节等几人的目光飞速交流了一下,躬身道:“臣等附议。”

“王爱卿、史爱卿,你二人以为如何?”

王子腾和史鼎当场朝昌平帝跪拜了下去:“臣谢主隆恩,不将贼寇剿灭,臣当提头来见。”

对于史鼎这个原本已经被边缘化的勋贵来说,能够再次领兵作战,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只要能将匪患平息,他们史家必定能借着这个机会重新回到主流的勋贵圈。

而对于王子腾来说,就更难得了。

两年前的潼关之败,几乎将他和整个王家打入了深渊,若非贾瑜在后面推了一把,他这辈子的仕途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