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话本(2 / 3)

我的红楼生涯 千斤顶 2071 字 1个月前

是自己派去勾引宝玉,绝对会出大事的。

一屋子的人心怀各异,谁也不敢出声,只有贾瑜翻阅稿子的声音不时响起。

贾瑜足足看了小半个时辰这才将这厚厚的一迭稿子看完。

看完之后,他闭上眼睛思索了好一会,这才说道:“宝玉……这些稿子真的是你自己写的?”

宝玉有些不好意思的点了带你头,随即又摇头道:“也不全是,在写的时候岫烟姐姐也帮着我拾缺补漏,并检检错字漏字,可以说这本书并非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岫烟姐姐也功不可没。”

“唔……”

贾瑜看向了宝玉,眼中第一次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拍了拍宝玉的肩膀,“不错……不错……要我说,不止是我,就连元春也小看你了。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你或许在科举上没什么天赋,但在这件事上却颇有天赋,这本《江湖侠客虽然文笔稍显幼稚,但胜在情节波折,内容跌宕起伏。

倘若你真的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咱们贾家说不定就要出一位名传后世的小说家了!”

这句话倒不是贾瑜为了安慰宝玉胡说,而是他翻看了宝玉写的小说后,虽然在他这位老书虫的眼里,这本小说虽然有着很重的模仿《射雕的痕迹,但瑕不掩疵,这本小说还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第一次写书就能写成这样,看来宝玉还真是做码字工的潜力呢。

倘若贾宝玉真的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说不定还真能蹚出一条路来。

王夫人再也忍不住了,高声喊了起来:“疯了……我看你们都疯了,居然怂恿宝玉写什么话本、小说,难道你们不知道这是下九流的人才会做的事吗?”

“下九流?”

贾瑜快皱了皱眉:“岳母大人此言差矣,写话本而已,怎么就是下九流了呢?就算是我不也写了好几本话本了吗,也没听谁说我是下九流啊?

宝玉不喜科举,不能武事,如今他好不容易有了个自己喜欢的行当,岳母大人不支持也就罢了,为何还要肆意诋毁他呢。

真逼着宝玉念书难道就好了么,您莫要忘了,当年珠大哥便是太过劳累才英年早逝的,您莫非也想让宝玉走上珠大哥的老路不成?”

一说到贾珠,李纨瞬间便落泪了,天知道这些年她一个人带着贾兰有多辛苦,无数个夜里,孤枕难眠的她又是多么的难熬。

看到贾瑜和自己的岳母硬扛,贾母也生怕俩人真的吵起来,赶紧打圆场道:“宝玉他娘,难得宝玉喜欢做一件事,你做母亲的就不要阻拦了。

况且还有岫烟姑娘帮着拾缺补漏,想必宝玉也会轻松不少,倘若我们家宝玉真的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话本,那咱们贾家也面上有光不是。”

听到贾母出言劝说,王夫人这才意识到自己这位毛脚女婿可跟旁人不同,自己真要摆出岳母的架子以势压人,人家真不买自己的帐,他也拿人家没辙。

“哼……既然宝玉喜欢写那就写吧,我倒要看看,他能写出什么名堂来?”说完,王夫人气冲冲的走了。

等到王夫人离开后,贾瑜继续对贾母道:“老太太,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贾家神京八房,如今开枝散叶至今已有近百年,族中子弟少说也有数百人。

虽然也有不成器的,但我想着挑一挑总能找出几个好的,所以我打算过完年后,从贾家子弟里挑选出一批人出来,族中的年轻子弟大都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如今送到军营,不管如何,总算有个出路。

三年五载的,总能挑选出一些人才出来,您以为如何?”

贾母点点头:“你能有这个心是好的,老婆子又怎么会阻止呢。

这样好了,过完年后你尽管去挑人,谁要有意见让他来跟老婆子说。”

元春也赞同道:“我贾家原本就以军功起家,后辈子弟世受皇恩,原也该进京营为国效力呢。”

贾母笑着点了点头,道:“瑜哥儿说的对,这才是绵延宗族,光大门楣的正途。”

只是话是这么说吗,但贾母的心绪却格外复杂,嫡脉眼见着一个个都不大成器,反而庶支却有渐渐昌盛之象,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但贾瑜说得也没错,这时代,友爱宗族,教化子弟,本来就是政治正确之事。

薛姨妈看到贾瑜居然开始在贾家挑选人手了,也看着贾母笑道:“老太太,人常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也是您老平时没少作着善事,子孙辈儿各个都成材了。”

贾母笑道:“也是亏得贾家出了个瑜哥儿,否则焉能入如今的好日子?

以往,老婆子就从来没想过这种事,若非瑜哥儿提起,恐怕就真的给忘了。”

宝钗听着众人的议论之声,玉容温宁,缄默不语,只是静静看着那顾盼神飞、举重若轻的少年,水润盈盈的杏眸闪了闪,心中则有些黯然。

“这个家伙,这些日子也不来找人家,莫不是将我给忘了?”

众人又在怡红院呆了一会,贾母这才率先离去。

“夫君……”

出了怡红院后,元春扯了扯贾瑜的袖子,低声问道:“那邢岫烟姑娘真的和宝玉好上了?难不成还真让你给说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