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争执(2 / 3)

我的红楼生涯 千斤顶 2070 字 2个月前

置的,有什么需要的告诉老林,他自然会派人去买。”

“谢岳父大人。”

贾瑜赶紧站起来朝林如海拜谢。

娶人家的女儿,女方还送府邸,这样的岳父可还要得?

简直太要得了,此时不谢更待何时?

林如海捋须笑道:“你先别谢我,老夫十多年未来京师,可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买一座府邸,这件事还多亏了袁大人,你要谢就谢他吧。”

贾瑜:…………

“特娘的,怎么是这个老头?”

贾瑜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老子刚和这老头对喷,现在却让我谢他,你玩我呢?

不过不爽归不爽,但他也知道,林如海刚回京,在京师的人际关系并没有恢复,想要买到一座合适的府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事不是有银子就行的,没有关系你就算提着猪头都不知道拜哪座庙,所以请袁英德这位时任顺天府尹的地头蛇帮忙才是最正确的事。

不爽归不爽,但人家帮了忙,却梗着脖子装不知道这不是贾瑜的性格,这个人情他得领,虽然人家冲的是自家岳父而不是他这个人。

但君子论迹不论心。

深吸了口气,贾瑜还是朝袁英德拱了拱水:“袁大人,这个人情本侯领了。不过本侯也不白领你的人情,这里有个小玩意,赠与大人,聊表寸心。”

说完,他把手伸进怀里,掏出一个眼镜盒递给了袁英德。

“听闻袁大人有些老视(老花眼),您戴上这东西试试看,是否能看得清楚。”

袁英德原本是不打算要的,事实上,当官当到了他这个职位,什么好东西没见过?

只是当他听到贾瑜说的这东西戴上后可以看得清楚,他便是一怔。

随即拿过眼镜盒,打开后凛然看到一副老花镜静静的躺在盒子里。

他小心的拿起眼镜仔细打量了一会问道:“老夫听说,前些日子圣上得到了一副西夷人传来的玩意,戴上后视物格外清晰,从此以后批阅奏折便方便了许多,莫非便是此物不成?”

“正是。”贾瑜点点头,算是变相承认了昌平帝那副眼镜是自己送的。

这个没有电灯的时代对于读书人可不友好,因为一晚上屋里便是漆黑一片。

读书人想要看书要么点蜡烛要么点油灯。

但是前者太贵,后者点起来后烟雾缭绕。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用哪种来照明,长期下来都会非常的伤眼睛,而导致近视或者散光。

历史上有名的近视眼有很多,诸如周文王、韩非子、司马光、欧阳修、陆游、纪晓岚等人,都是有名的近视眼。

袁英德作为读书人自然也不例外,作为顺天府尹,他每天要阅读的卷宗可不少,面对那一摞摞厚厚的卷宗甭提有多痛苦了。

虽然从内心上讲,他非常不愿意拿贾瑜的东西,但身体却很诚实的接过眼镜,尝试着戴上去,只是这一戴上后就再也摘不下来了。

试想一下,一个原本目不丧明,看什么东西都是模糊,稍微远点的东西就看不清的人,突然发现自己的视力居然恢复到了少年时期,无论什么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这种惊讶和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戴上眼镜观察了周围好一会后,袁英德这才收敛起脸上的笑容,故作淡然的对贾瑜道。

“既然你说了要用这小玩意还了老夫的人情,那老夫就姑且收下了,从今往后你我互不相欠。”

贾瑜轻哼一声,没有理会这个老头,而是转过头对林如海道:“岳父大人,再过几日便是庭推了。

虽然此次庭陛下已经定下了调子,但小婿听说除了您和袁大人外,陛下打算还要让一名新党入内阁,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林如海点了点头:“确有此事,咱们大夏的内阁自打成立以来,大部分时候都是七名阁老。

也就是前些年陛下受到的掣肘太多,且浙楚两党斗得实在太厉害,所以才一直任由内阁的人减少却从不提拔新人入阁。

这次陛下想一下召三名新党入阁,便是想打破内阁由楚浙两党把持的局面。

楚浙两党也知道老夫和袁大人入阁已成定局,不好阻拦,所以他们将目光放在了另一个人身上。”

贾瑜询问道:“那个人是谁?”

林如海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袁英德。

袁英德缓缓道:“此人便是岳麓书院的山长景三和景先生,此人在江南一带名气极大,陛下召他入京,便是想要借助他的名气压下楚浙两党中人,因为反对他入阁的声音也是最大的。

理由也很充沛,景先生从未出过仕,骤然入阁,恐怕会坏了朝廷大事。”

贾瑜点点头:“他们的顾虑很对啊,试想一下,一个从未当过官的人,突然间当上了内阁阁老,换做谁都会担心啊。”

林如海瞪了他一眼,“这是重点吗,重点是……只有景三和先生入了阁,咱们新党才有能力跟楚浙两党掰腕子,否则仅凭老夫和袁大人两人,在内阁很难跟其余四人相抗衡,你明白吗?”

“明白!”

贾瑜撇了撇嘴,“说白了,就是市井青皮打架一样,看谁人多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