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封爵(2 / 3)

我的红楼生涯 千斤顶 2086 字 2个月前

看着他,表情有些复杂,捋了捋胡须叹道:“你也莫要自称末将了,恐怕过了今天,咱们再见面本官就要先向你行礼了。

经此一役,贾将军的名号在大夏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以陛下对你的器重,封爵是迟早的事,老夫只盼着将军日后凡事要以国事为重。

万万不能辜负陛下和百姓的期望。”

按理说,汪知节身为内阁首辅文官之首,如此语重心长的说出这般话语,要是换做一般的官员,恐怕早就感动得痛哭流涕,赶紧表忠心了。

但贾瑜却是摇了摇头,“汪大人言重了,末将不过一小小的五城兵马司指挥使。

民间有句老话,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末将只需负责神京的治安即可,其他的事情末将可管不了,也不想管。”

汪知节眉头微皱,这个贾瑜怎么如此滑不留手,一点担当都没有?

可他偏偏还不能以此来指责他,因为自古以来官场上讲究的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人家贾瑜说了,只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事,其他事他不想管……这有错么?

无奈的汪知节只能瞪了贾瑜一眼,便不说话了。

贾瑜也不在乎,只是嘿嘿一笑。

他很清楚,自身的权利全部来源于昌平帝,除了昌平帝以外他不需要讨好任何人。

而且汪知节是首辅,是文官的领袖。

而他是武将,自古文武相交可是大忌,他可不想被昌平帝忌惮。

又走了一会,昌平帝的龙撵便来到了队伍跟前停了下来。

随后只听见一阵悠扬的乐声响起,贾瑜知道,那是朝廷迎接凯旋将士归来专门演奏的秦王破阵乐。

贾瑜赶紧下马,来到龙撵跟前单膝跪了下去:“昭勇将军,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贾瑜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瑜说完后,汪知节以及一众使节团的乃至所有出征将士和周围的百姓全都跪了下来,所有人都三呼万岁。

昌平帝脸上泛着红光,在戴权的搀扶下下了龙撵。

他走到贾瑜跟前作势搀扶,而贾瑜自然也不会傻到真的让皇帝扶自己起来,立刻顺势站了起来。

昌平帝先是打量了贾瑜好一会,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几个月不见精神了许多,也黑了一些。

今日,朕很高兴,因为朕的昭勇将军来了!

他带着凯旋的大军回来了。”

昌平帝抓起了贾瑜的手高高举起,面向周围的百姓大声道:“数月前,十万蒙古鞑子犯我边关,宣府、潼关相继沦陷。

昭勇将军贾瑜临危受命,为勤王大军争取时间,亲率一万大军前往潼关阻敌。

一万对十万,谁都知道此战凶多吉少。

临行前朕问他,还有何话要对朕说。

贾爱卿却道:此战胜负难卜。

若能取胜,自当生还晋见朕。倘若败了,他自是战死在疆场,身膏野革

他日我大军驱除鞑虏,朕作为天子,倘若亲临他与鞑虏血战之地祭祀将士英灵时,他必化为漫天尘土来见朕。

可见,当时贾瑜是怀了必死之心的。

如今,贾瑜不但生还回来见朕,而且还击败了十万蒙古鞑子,逼得蒙古鞑子不得不在停战条约上签字。

为此蒙古鞑子还赔偿了咱们大夏牛羊四万,白银五十万两,羊皮牛皮各十万张,羊毛三万斤。

如此大捷,朝廷若不重赏如何对得起抛颅头洒热血,奋战沙场的将士?

戴权……宣读圣旨!”

“喏!”

戴权站了出来,从身后的小太监手中接过圣旨当着众人的面打开,大声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常闻,国难思良将,病笃思良医。

鞑子犯关,国难当头,昭勇将军,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贾瑜,奋勇当先不顾生死,率军与敌浴血疆场。

今大胜凯旋而归,我大夏历来便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为表其功,朕晋升贾瑜为龙虎将军,封其为定远伯,世袭罔替。

并将其所率大军从五城兵马司剥离,另建一营,名曰虎贲营,由贾瑜担任虎贲营总兵。

以兹褒奖,钦此!

昌平十三年六月初三!”

“轰……”

圣旨宣布完毕后,所有人都轰动起来。

贾瑜肯定会被皇帝重赏,这是所有人都预料到的,只是没有人想到昌平帝居然会赏得那么重。

贾瑜被封爵,这并没有出乎众人的意料。

大夏朝的爵位大体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至于王爵的话,自打开国之初封了四王之后,太祖就旨意,日后除了皇室子弟外,再无异姓王,所以对于百官来说公爵已经是到顶了。

在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中,子爵是从一品,男爵是正二品。

这两种最低级的爵位属于安慰奖性质,因此无论是百姓还是朝廷官员都认为,只有伯爵以上的爵位才是正儿八经的超品爵位,也只有伯爵以上爵位才被认为是正式踏入勋贵的行列。

否则你一个小小的男爵,却成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