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2 / 3)

我的红楼生涯 千斤顶 2153 字 7个月前

罪行了。

估计死后还得在史书上留下这么一笔:大夏昌平十三年,宣府总兵率领兵三万护送使节团前往宣府,因毫无戒备之心,遭脱脱不花袭击。

全军覆没……总兵官杨清……薨!

这样一来,自己可真是青史留名了。

现在虽然因为贾瑜的及时出现而挽救了全军,但自己也因此在首辅和诸位大臣的眼中留下了昏庸无能的印象。

反观贾瑜却因为这件事再次拔高了形象,要是事情传到神京的话,恐怕又会增加皇帝对他的好感了。

一想到这里,杨清看向贾瑜的目光里不禁带上了一丝阴霾和嫉恨,算是将贾瑜给恨上了。

这世上就是有这么一小撮人,遇到问题后他们不会思索得失,自我反省,反而会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在对方的身上。

这时,贾瑜策马来到了众人跟前,下马后对汪知节拱手道:“末将贾瑜参见首辅大人,由于末将甲胄在身,无法行礼,还望大人见谅!”

“贾将军无需多礼。”

看着贾瑜,汪知节原本冷峻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虽然在此之前,他对贾瑜这个文官们口中的幸进之徒没有任何好感。

即便后来传出贾瑜屡败蒙古大军,并光复宣府的消息后,他依然认为贾瑜的胜利不过是一时的,想要长治久安依然只有依仗他们这些能治国安天下的文官。

但不管他怎么想,今天这个人情他是欠下了。

他眼睛不瞎,倘若刚才不是贾瑜及时率军出城,依靠杨清这个废物,他早就成为脱脱不花的阶下囚了。

他温声道:“今日多亏了贾将军,本官和数万大军才得以转危为安。

今日之事,回京后本官一定会如实奏明陛下,为将军请功。”

“多谢汪大人。”面对汪知节释放出来的善意,贾瑜赶紧表示感谢。

“来……贾将军,容本官向你介绍一下各位大人。

这位是礼部尚书匡维之大人,这位是鸿胪寺寺卿莫梦松大人,这位是新任宣府总兵官杨清大人……”

汪知节每介绍一个人,贾瑜都会一一跟他们见礼,而对方表现出的态度也极为友好。

没法子,不管这些人怎么想,刚才的事确实多亏了贾瑜,这个人情你得认。

在官场上混的人哪一个不是人精?

一番寒暄下来,自然是一副其乐融融的场面。

在相互介绍过之后,贾瑜也邀请众人一同入城。

众人一同来到了总兵府,汪知节率先在大堂的首座上坐了下来,周围的官员也按照官职大小依次落座。

贾瑜作为一名三品武官在这里职位是最低的,他正想到后面找个地方坐下来,不料汪知节却冲他招了招手。

“贾将军,你坐在本官身边,待会本官还有事询问。”

贾瑜只能无奈的拱了拱手,只能在汪知节旁边坐了下来。

汪知节轻咳了一声:“诸位,适才发生的事大家都看到了。蒙古鞑子虽然战败,但依然贼心不死。

试图趁着我军不备偷袭我军,虽然天佑我大夏,没有被此獠得逞,但也足以看出脱脱不花此人生性狡诈凶残。

对于接下来的谈判各位务必要加倍当心,尤其是宣府的城防,务必要小心对待,不可让其有可趁之机。”

众人齐声答应下来,只有杨清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只感觉汪知节的话就是特地针对他的,只是他不敢怨恨对方,却将心中的怨恨转移向了坐在汪知节下首的贾瑜。

所以说,有时候仇恨就是来得如此的莫名其妙,而贾瑜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莫名中居然多了一个仇家。

就在杨清心中仇恨涌动时,就听汪知节又道:“贾将军。”

“末将在。”贾瑜站了起来朝汪知节拱手行礼。

“坐下。”

汪知节摆了摆手,和蔼的问:“贾将军,在座的人里,就属你跟蒙古鞑子打的交道最多。

况且你前些日子自亲率大军突袭宣府,直捣鞑子王庭,俘获鞑子十多名贵族和大批鞑子,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

明日咱们就要跟鞑子打交道了,不知你有何良策,不妨说出来。”

重新坐下来的贾瑜思索了一会后,正色道:“既然汪大人让末将来说,那末将便说说自己的浅见。

倘若说得不对,还请各位大人斧正。

今天之事各位大人也都亲眼看到了。

蒙古鞑子原本就是一群凶残野蛮之辈,畏威而不怀德。

道理对于他们而言是从来不存在的,倘若他们突然跟咱们讲道理,那一定是因为逼不得已。

所以对付这样的蛮夷,咱们的态度一定要强硬,千万不要抱着以德报怨那套去跟对方打交道,否则吃亏的一定是咱们。

这次既然是鞑子主动求和,咱们不妨将条件开得大一些。

譬如咱们可以让鞑子赔偿给咱们一定数量的战马、牛羊乃至金银。

倘若一下子拿不出来也不打紧,咱们可以让他们慢慢还,一年还不起可以分五年十年二十年都行。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鞑子感到肉疼,否则一旦让他们认为没饭吃了就可以随意南下犯边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