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进退两难(2 / 3)

我的红楼生涯 千斤顶 2104 字 2个月前

况你们都知道了。

那个贾瑜就象一条毒蛇般潜伏在潼关周围,虎视眈眈的盯着咱们。

一旦咱们露出破绽,他就会立刻扑过来咬上一口。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不顾一切朝神京进发,只要拿下神京则万事大吉。

要么立刻掉头撤回宣府,好好经营宣府,等过几年咱们再强大一些后再对大夏发起攻击。

不知你们有什么不同意见,不妨都说出来?”

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大厅里一阵寂静。

看到众人的反应,脱脱不花立刻就明白了众人的意思。

如果换做一个月前,所有人早就叫嚣着要打到神京城下,活捉大夏皇帝,建立新大元了。

但在这大半个月的时间里,那个叫贾瑜的大夏人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们一个残酷的事实,时代变了。

以前靠着娴熟的弓马,曼古歹战法(也叫安息人射箭法)征战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那个贾瑜凭借着强大的炮火和密集的火枪阵把无数蒙古人如同打小鸡一样从马背上打了下来。

这大半个月里,脱脱不花不是没想过出动全部人马跟贾瑜决战。

但那个贾瑜仿佛拥有了一双千里眼一般,无论他们将大军隐藏得多么的隐蔽,他都能预知到。

只要蒙古人出动大部队,他就会迅速远遁,从不和他们正面硬扛。

但只要蒙古人出动的人少了,他就会如同饿狼一般迅速扑过去,将那些人全部吃掉,然后在蒙古人的援兵到达之前逃之夭夭。

经过大半个月的相斥,蒙古大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减少。

从刚攻下潼关时的八万余人减到了现在六万余人。

是的,如今蒙古大军的人数已经从刚南侵时的十万降到了五万余人。

如此巨大的战损已经让所有的蒙古高层感到了肉疼。

要知道,想要在环境艰苦的蒙古草原上培养出一名合格的蒙古骑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这支大军可不光是察哈尔部落的人,它是由准格尔、兀良哈、者勒蔑等十多个大小部落凑起来的联军。

而这已经是这些部落的大部分兵力了,一旦全部折损在这里,一些实力弱小的部落就有灭族的危险。

虽然众人都没有说话,但各部落首领的意思已经表达了出来。

最后,还是身为左相的庆格尔泰站了出来硬着头皮道:“尊敬的脱脱不花大汗,这次我们南征大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战果。

我们不仅攻陷了宣府,还拿下了潼关,光是这两个地方我们就缴获了无数的金银财宝还有粮食、布匹以及茶叶等物资。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抓活了二十多万的汉人奴隶。

有了这些人口,只要回到草原再发展上几年,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强大,届时我们再挥兵南下,一定可以灭了大夏朝廷,重新建立一个更加辉煌强大的大元朝。”

庆格尔泰知道,恢复蒙古人昔日的荣光是脱脱不花毕生的梦想,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厉兵秣马,拼命发展的原因。

只可惜,蒙古草原恶劣的气候和先天性的原因限制了蒙古族的发展,无论他们如何发展,人口的瓶颈始终摆在那里,这也是脱脱不花最为不甘的事情。

不过,后来脱脱不花也想到了一个法子,那就是通过掠夺汉人的百姓方式壮大自身,只要将汉人的百姓掠夺到蒙古部落里,经过两三代的繁衍,这些人就会彻底驯化为蒙古人。

如此一来既能削弱汉人的实力,又可以壮大自身,何乐而不为呢,这才是庆格尔泰说出这番话的原因。

脱脱不花站了起来,走到大厅的门口,朝着北方神京所在方向望去,良久才面带不甘道:“罢了……这次就便宜了大夏的那两位新老皇帝。

传我的命令,全军准备,三天后全军正式开拔,朝宣府退兵!”

听到脱脱不花终于宣布退兵,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但也有人心有不甘的问道:“大汗……我们可以退兵,但为何要将潼关留给汉人?

留下一支兵马驻守潼关不好吗,要知道潼关可是神京的屏障啊,只要占据了这里,就如同把剑顶在了大夏的喉咙。

而且为了攻占这里,我们牺牲了一万多勇士的性命,可不能白白还给那些汉人啊!”

脱脱不花看了看这位说话的人,他是兀良哈部落的首领阿达木。

他冷哼一声:“阿达木,潼关虽是天险,但距离宣府实在太远,补给格外困难。

大夏人也不用做别的,光是在外头伏击我们的补给就够我们受的了。

如果你实在舍不得潼关,那本汗就把潼关交给你,由你们兀良哈部来防守,你看如何?”

“这……还是算了吧!”

阿达木老脸一红,赶紧摇头拒绝。

他并非是不知道驻守潼关的麻烦,之所以这么说只是舍不得而已。

脱脱不花扫了眼众人,突然豪情万丈道:“各位也不必沮丧,这些天固然让那贾瑜小儿占了一些便宜。

但咱们此次入关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这次掠夺的金银粮草和汉人百姓也全都送到了目的地。

等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