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潼关来信(2 / 3)

我的红楼生涯 千斤顶 2072 字 2个月前

,可谓是一举两得。

想到这里,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看向元春的目光又不同了。

平日里,元春总是一副贤惠端庄,一副知心大姐姐的模样,没想到一旦玩起心眼来,那才叫一个狠呢。

尤其是宝钗受到的震撼更深了,其实这次薛家进京,除了因为薛蟠指使下人打死了人,不得不进京避祸之外,薛姨妈还给她报了入宫侍选的名单。

宝姐姐

薛姨妈的想法也和当初贾政、王夫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那就是试图走女儿路线,只要女儿能爬上皇帝的龙床,薛家便可以再次起飞。

原本宝钗也觉得,凭借自己的容貌和才学,一旦入了宫,不说立马获得皇帝的宠爱,至少也不会混得很差。

但今日看到元春的反应后她才觉得自己好像对入宫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

连元春这样一位秀外慧中,容貌秀丽的女子都不得不在皇宫里蹉跎了十载,最后不得不黯然出宫嫁人,自己即便真的被选入了宫,就一定能平步青云吗?

“或许有机会得好好向表姐请教一下了。”宝钗心里默默想着心事……

…………

事实证明,贾母的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豪门圈子里也没有真正的秘密。

尽管贾母下了封口令,但昭勇将军府的女主人手里有一种可以救命神药的事还是很快就在大夏的高层圈子里流传开来。

当然了,消息虽然是传了出去,但一时半会并没有给赵勇将军府带来太大影响,毕竟贾瑜出征的光环还在,没有谁会蠢到马上上门讨要的。

而且,高层圈子都知道了,作为大夏皇帝的昌平帝自然也有所耳闻。

当天晚上,昌平帝在白皇后的凤藻宫里安歇,白皇后把这件事当成了闲暇之谈告诉了自家丈夫。

白皇后

昌平帝听后失笑着摇摇头:“这个贾瑜啊,即便是出征了也不安宁。”

依偎在他怀里的白皇后也笑道:“陛下,那元春倘若真有那种可以救命的神药,咱们要不要也向她讨要几包过来,以备不时之需呢?”

昌平帝心里也有些意动,但随后还是摇了摇头:“不妥……朕身为天子,怎能主动开口向臣子索要东西,传出去岂不惹人笑话。

如今朕唯一担忧的便是贾瑜出征已有七八日,却一点消息都没传来,实在是让人担心啊。”

提到这件事,白皇后也秀眉微蹙,“是啊……贾瑜此番只带了一万大军出征,却要面对蒙古鞑子穷凶极恶的十万大军,也不知能否平安归来。”

昌平帝瞥了她他一眼,心里一阵无语。

我担心的是这件事吗,我关心的是她能否拖住蒙古人的脚步,好为亲王大军争取时间,我关心的是大夏能否江山永固。

男人和女人的思维区别此时就体现了出来。

白皇后是因为元春的关系,对贾瑜爱屋及乌,加之对贾瑜的印象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说出了关心贾瑜的话。

而昌平帝则不同,他固然欣赏贾瑜,但在他的心里,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大夏的江山社稷。

此时,他最担心的就是不知哪天刚醒来就接到蒙古大军杀到神京城下的消息。

如果大夏江山毁在自己手里,他就是死也没脸去见老李家的列祖列宗。

不过昌平帝和白皇后的担心或许起到了作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昌平帝正在和百官讨论各地勤王兵马的事情,负责皇宫守卫的禁卫匆匆来报。

“陛下……午门外有信使禀报军情!”

“哦……是辽东那边还是潼关那边的?”昌平帝迫不及待的问。

“陛下,是潼关那边的消息!”

“快……宣……”

“喏!”

“陛下有旨,宣信使觐见!”

很快,一名风尘仆仆的军官被殿外的禁军带到了皇极殿。

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这名先是对着昌平帝大礼参拜,大声道:“小人五城兵马司东城指挥使冯紫英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昌平帝摆了摆手,迫不及待道:“冯紫英,你此番进京,有何要事?是不是贾瑜那边有了消息?”

“正是!”

冯紫英站了起来,恭声道:“陛下,微臣此番进京,正是奉了贾瑜贾大人之命报信。

半月前,我奉旨出征后,贾大人便率军抄小路绕过潼关后,便开始不断对蒙古鞑子的游牧营地进行袭扰,实行以战养战之策。

共杀死专门为鞑子提供物资补给的营地四处,共杀死鞑子牧民两万余人,缴获鞑子牛羊四万六千多头,战马两万两千余匹……”

“哗……”

冯紫英刚说到这里,皇极殿里便是一阵骚动。

昌平帝也是两眼放光,右手也紧握了起来。

“数日后,潼关里的脱脱不花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派出六千科尔沁部落的精锐骑兵前出围剿我大军。

贾大人闻讯后便率领全军在一个名曰碾庄的地方附近白开架势,和那六千蒙古骑兵展开激战。

一场大战下来蒙古鞑子留下了三千多尸骸后狼狈逃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贾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