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去分钱(1 / 2)

所谓的水产品加工,也就是建一个冷库,不管是粗加工还是细加工过的海产品,都要进行冷冻包装处理。

冷库是这个产业链上最重要的存在,可以说是核心,没有它一切都运转不起来,一切都是围绕冷库展开的。

罗阳自然也懂这个道理。

“可是有冷库了,到时候加工什么海产品?就指望养殖圈里的那些养殖品?那能撑起一个冷库吗?”

养殖圈里的产品都是有周期性的,比如对虾,养殖虾的收获季节通常都是九十月份,冷库加工就是晚点,也晚不到哪里去。

这样,冷库一年就有长达半年时间是清闲的。

罗阳不是海边人,原本是崖城北部山区桂云岗公社的人,他对海边并不熟悉。

“虾圈的养殖水产肯定是冷库加工的重中之重,但没有虾圈养殖产品的时候,冷库也不能让它闲着,可以加工其它的海产品,比如各种鱼类,野生虾类等。”

这个时期,市面上基本就没有什么冷冻鱼坨虾坨这种产品,海产品打上来如果卖不完就只能烂掉扔掉。

这就造成了沿海地区只能烂掉,偏远地区还捞不着的局面。

如果有冷库把这些只能看着烂掉的鱼虾冷冻起来,既可以增加冷库的利用效率,也可以供应到离海比较远的偏远山区,解决远离海边的人品尝海鲜的问题。

罗阳听完后,频频点头。

“有了冷库,不但可以解决几百号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带动其他的产业,比如冷冻的海货冻坨,怎么也不能就那样把冻坨卖出去吧?外面是不是得需要个纸壳箱进行包装?这样就得有个纸箱厂,纸箱厂需要纸吧?这就还需要造纸厂。还有,冻坨总得套个塑料袋装到纸箱里才会显得有档次吧,这就还需要一个生产塑料袋的企业,这样不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了吗,本地的经济这不就发展起来了。”

罗阳一拍大腿:“白队长!你还真是个人才。”

这话怎么在哪个年代都能听到?

这三讲两讲,这天就晌午了,白峰要请罗阳吃午饭,但被他谢绝了。

“吃饭以后再说吧,影响不好,等过几天咱们再聊,我就回去了。”

罗阳现在还未算正式走马上任,他是昨天来到雾岛的,住雾岛公社的干部宿舍。

白峰送罗阳到道边,目送他离去。

乔德林是走了,雾岛再和他没有什么瓜葛了。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么雾岛的官场也要进行一些不大不小的动荡了。

自己以前和雾岛政府的人走的不算近,除了必须打交道的,其它部门甚至可以用相交淡如水来形容。

因此雾岛政府有什么动荡,对自己影响不大。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大概就是郑学东这几头臭鱼烂虾什么时候滚蛋了。

不管怎么说,今天都是个良辰吉日,应该庆祝一下。

但正事儿还是要干的。

今年的二月二,六仗沟龙王庙还是要热闹热闹的。

等今年夏天就重修一下龙王庙,以后争取在六仗沟的龙王庙开一个庙会,这对于六仗沟来说总有很多好处的。

要热闹,那么秧歌高跷是不能少的。

过年的时候,来六仗沟拜年的秧歌队,白峰还是留了一些联系方式,挑近门场的联系了两支秧歌高跷队。

等他骑着摩托车把这两支秧歌队落实回家,这天也就四点来钟了。

经过小吃部门口的时候,叶波从里面出来对他摆手。

“你今天回来挺早的啊!”

“今天没远场的活儿,省城两家单位和三河县这一轮都送过了,今天只是去了凌川县水泥厂送了一车样品过去。”

八十年代,基本上县县都有水泥白灰厂,满足本地的建设需求,凌川县有水泥厂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凌川县还有卷烟厂呢,生产那种黑杆的三毛钱一盒的雪茄烟。

“凌川也拉到生意了?”

“凌川那边是李恺给联系的,前天来了两个凌川县水泥厂的人,看了咱们生产的专门装水泥的编织袋,然后就订购了一批,进行试验。”

这有啥可试验的,保证别他们原来用的两层牛皮纸袋子便宜就是了,还不是便宜一点。

一条袋子就便宜两毛多,一吨就能节省五块钱,一天生产二百吨水泥就能节省上千元。

只要他们的领导不是糊涂虫,就知道该怎么选择。

不过凌川水泥厂,一个日产水泥二三百吨的小水泥厂,一天就能用个五千多条编织袋,有点少。

说起李恺,白峰想起那几个给李恺铺地板砖的瓦匠是不是该回来了?明天就应该是他们回来的日子。

“你有好长时间没去马道口了,该过去看看了,你可是编织袋厂的第一厂长,你老不过去这算什么事儿?”

“我过去干啥?没啥事儿让大姐夫自己直楞去吧。”

“那你也不能十天半月不过去一趟吧?”

“有这么长时间吗?厂子里是不是攒了好多钱?这个得去分一分。”

说到分钱,某人就来精神了,第二天就坐卡车来到了马道口。

马道口现在分黑白两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