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四方云动(4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046 字 2个月前

朱棣示意朱权坐下,同时询问他对《宗规》的看法。

朱权倒没有那些哥哥弟弟那么暴虐,因此对于《宗规》,他并不怎么上心,也不觉得苛刻。

“人在军中便有军法约束,在民间便有律法约束,那宗室子弟也自然要有东西约束,臣弟不觉得《宗规》有什么问题。”

朱权毕竟站在朱高煦那边,既然没有侵害自己的利益,那自然要帮朱高煦说好话。

“之前老二说要把你移藩大同,你是怎么想的?”

朱棣询问朱权,朱权闻言也知道朱棣到底在想什么了。

如今瓦剌、鞑靼接二连三的遭受重创,七八年内是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另外,由于北京营造完毕,迁都自然势在必行,因此在大宁城就藩的自己,便成为了可以威胁到京城的存在,毕竟洪武、永乐年间并没有大规模修建长城,即便修建,也多是夯土构建,并不牢固。

朱权手中护卫虽然只有五千多人,但这么短的距离,也能做不少事情了。

朱高煦将朱权移藩大同,主要是大同和北京之间有居庸关,即便日后宁藩作乱,也不会威胁到北京。

不过相比较朱高煦,朱棣对藩王的防备要更甚,他担心的不是宁藩威胁到京城,而是担心宁藩带着工匠,给草原带去火器的技术。

因此他的询问,多少带着些目的。

朱权了解后,想了想便开口说道:“臣弟如今而立之年,还能上马征战。”

“若是可以,臣弟想去关中、亦或者陇西之地。”

朱权主动提及西北,但朱棣一听又有些不好意思。

西北确实因为民族成份而容易发生叛乱,但那地方之所以容易发生叛乱,主要还是资源不足导致的。

各民族争夺土地资源闹出矛盾,从而引发叛乱。

虽然经过朱高煦内迁数十万色目、蒙古人进入河南、山西、四川生活,又迁徙十余万汉人前往陇西生活,将延安一带陕北百姓迁入关中,但当地的叛乱规模并没有比以前小。

这样资源不足的地方,自然会十分贫瘠。

把靖难、北征都立下功劳的朱权移藩到西北之地,朱棣确实做不出这种事情。

“这件事情……我还是回南京后再做决定吧,你明日先率王府护卫返回大宁好好休息,多照顾身体,日后我不一定能来北边看你了。”

朱棣交代着朱权,不忘关心起他的身体。

不过相比较他,朱权反倒更关心朱棣的身体,毕竟他们这一代的前几个哥哥都是三四十就薨逝了,五十二岁的朱棣,毫无疑问是二十多个兄弟里最高寿的存在。

“四哥也要多多注意圣体,臣弟告退。”

朱权叫了一声四哥,这让朱棣更不好意思把他移藩到西北了。

摸了摸大胡子,他最终决定把这个锅让给别人背。

“老二,你十七叔这件事,看样子还是得你来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