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三征蒙古(3 / 4)

靖难攻略 北城二千 3119 字 2个月前

阿鲁台脸上横肉发颤。

“今日设燕然都指挥使司,敕封你为燕然都指挥使,你的长子福荣任指挥同知,你的次子福寿任指挥同知。”

朱棣极为别扭的说出这番封赏,而这番封赏也并不是出自他的本意,而是来自朱高煦。

“指挥使王戎!”朱棣侧目看向王义身后,王义身后的王戎也站出来作揖:“臣在!”

“敕封伱为燕然指挥同知,镇守海喇儿卫,不日派遣书吏陪同常宁王前往部落,将其部众登记造册,对其部落将领授予官职,俸禄岁末并发!”

“臣谢恩!”阿力台和王戎纷纷作揖谢恩。

对于朱棣的做法,众人心知肚明,无非就是想用利益来捆绑鞑靼部罢了。

不过这样的做法一旦玩脱了,那只会使鞑靼部变得更为强大,因此这并不像朱棣的性格,也难怪他会有几分别扭。

既然不是朱棣安排的,那自然便是朱高煦安排的了。

一想到是朱高煦安排的,众人纷纷放下了心来。

说到底,朱棣已经五十有二,朱高煦才三十有二,正直壮年。

朱高煦敢放利益给鞑靼部,就不怕鞑靼部反抗。

对此,阿力台和阿鲁台十分高兴,他们可不管朱棣和朱高煦怎么想的,他们只知道按照大明的官职俸禄,他们麾下部众起码能有三千将领能领到俸禄。

这些钱粮,都能作为日后鞑靼部东山再起,摆脱大明的资本。

不过他们似乎忘记了,朱高煦敢给他们钱粮,这说明他有足够的办法收拾他们。

当然,此时的二人已经被突如其来的惊喜给冲昏了头脑,满脑子都是鞑靼部日后每年能从大明稳定获取多少数量的钱粮。

“辽国公,从这里征讨漠西需要多久?”

朱棣示意阿力台和王戎入座,开门见山的询问起了辽国公孟章。

对此,孟章作揖道:“以我军日行七十里的速度,起码一个月才能抵达漠西,加上搜寻,起码一个半月,来回三个月。”

孟章说罢,朱棣又追问道:“以我军的情况,能追击到漠西吗?”

他话音落下,孟章便不假思索的继续道:

“当下朝廷还有十万石军粮没有从镇虏卫运来,这十万石军粮起码要牵制两万辅兵和五万民夫。”

“故此,大军可以调动的辎重数量是十万辅兵、十三万民夫,另外还有挽马车七万六千四百余辆,海喇儿有军粮十二万石,马料二十万石。”

“如果派遣二十三万辅兵、民夫运送粮草前往忽兰忽失温,距离大概两千里,以民夫的脚程需要四十天,来回八十天,耗军粮近九万石,马料七万余石。”

“以挽马车和民夫的运力,运抵漠西后撤退,还能留下三万石军粮,十三万石马料给我军。”

二十三万人和七万多辆马车运送三十二万石军粮马料,运抵后还能剩下十六万石军粮马料,这已经十分不错了。

消耗这么少,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是沿着饮马河向西搜捕,经色楞格河入漠西所致。

不过问题在于,三万石军粮倒是够八万大军吃三个多月,但十三万石马料顶多足够八万大军身后的二十万马匹吃两个月。

再算上撤回的四十天时间,也就是说留给朱棣的时间也不过区区二十天罢了。

届时虽然人还有粮食,但马却没有马料了。

没了马料,光吃草会很快把骠掉光,届时这八万骑兵和马步兵就会成为步兵了。

“时间足够,让后方加紧再运十万石马料北上!”

马料不足就补充,为了一举打垮瓦剌,朱棣只能向后方加派马料。

要知道,北征大军一共起运三十万石军粮,五十万石马料。

三十万石军粮就是三百万石粮食,五十万石马料就是一百五十万石豆料。

历史上朱棣北征最大规模一次,也不过才调了三十万石豆料和九十万石粮食罢了。

这次的规模,可以说是朱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三倍还多。

正因如此,朱棣才会意气风发的要重创瓦剌,甚至想着干掉瓦剌,因为这一路上他不仅对后勤满意,对燧发枪搭配刺刀的组合更是不用多说。

当然,他心里的负担也不免有些重,总觉得老二真的准备让自己打完这一仗就退位了。

“唉,退吧退吧,打完这一仗回家,我也五十三岁了,又还能活几年呢……”

朱棣在心底啧啧几声,至于被要求调十万石马料北上的孟章则是嘴里发苦。

为了这一仗,大宁、辽东、渤海的豆料几乎都被抽调一空,现在还要凑足十万石,这让他头疼不已。

正当他苦恼时,院门却传来脚步声,一名指挥使一路快走进入正厅下跪,手里拿着一份加急。

“启奏陛下,监国殿下教令山东布政使司,制军粮五万石,马料二十万石,已于月前起运,七月初一送抵海喇儿城!”

“哈哈,好!”听到老二居然连自己缺粮食马料都猜到并提前准备好了,朱棣也高兴的夸赞了一声,同时目光扫视众将。

见明军万事俱备,阿鲁台也连忙起身走到正厅跪下作揖:

“启奏陛下,鞑靼部愿意出骑兵两